我要经常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儿童更能广结善缘

我要经常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儿童更能广结善缘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良好道德水准的重要表现,而这一美好的品质,需要父母从小培养。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是全家的宠儿和期望。家长们真是“放在一边怕凉着,搂在怀里怕热着”,害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委屈、受挫折。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孩子在家中随时随地都处于被照顾的地位。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关心、照顾别人,甚至他们很少想到别人,除非他们需要别人帮助。这一切看来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然而,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它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不利于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与人共处,它会妨碍一个人学习、事业上的成功。

事实上,儿童通常比成人更有爱心。作为父母,我们要维护并发扬儿童纯洁的爱心、善心、良心,因为这是使儿童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能堂堂正正的根本。其中,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是父母应该培养儿童所拥有的,是需要父母用一份恰当的爱哺育出来的。

“我的两个女儿,一个7岁,一个12岁,为了教她们懂得和不幸的人分享,我在厨房里放了一个大篮子来提醒她们。我们在里面放满容易保存的各种食物,然后捐献给镇上的紧急救助中心。每次我和孩子们去购物,我们都会额外买些东西好放进篮子里,等篮子装满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把一篮子的食物送到紧急救助中心。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为篮子里添食物。”

孩子爱帮助人,爱做好事,这是人类本性中的善良所致,应当弘扬。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很多父母对人生的误解,他们所表现出的自私心理和功利主义,对成长中的儿童极易造成不良的影响。

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也许尚无明确的认识,不懂得它的社会意义。可是他们都极富同情心,这是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精神的基础。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可从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入手

例如,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先去问问生病的奶奶好些了吗。妈妈下班回来,让孩子去问问妈妈累吗。爸爸出门办事,妈妈让孩子去代说一句“路上骑车要小心。”

2.培养孩子乐于助人,要从小事做起

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帮助别人。培养孩子对周围人、事与情感的敏锐,并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所学到的。例如,哥哥或弟弟不舒服,让他去照顾,从经验的累积中会使他了解什么是“帮助”。在幼儿园,应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的小朋友,当小朋友摔倒了,要主动扶起来,并加以安慰。在这种举动中,孩子将会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再如,妈妈蹲着洗菜,爸爸就可以启发孩子注意到,并让他送去小板凳;奶奶生病卧床,妈妈让孩子给奶奶递水、送药。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手中的报纸或其他较小的东西掉在地上,让孩子帮助拾起。

3.教孩子乐于助人,还要注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是由感情冲动引起的,而且行为过程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那么,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从启发他的情感入手。例如,你看那位老爷爷弯腰多吃力呀!赶快帮助他把报纸捡起来吧!这比“你应该帮助老人”的效果好得多。

4.培养孩子乐于助人,还有赖于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鲁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父母不仅可以把自己的优秀品质传给后代,其恶劣性,不良性格,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常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因此,家庭成员间互相关心,邻里间的互相帮助等,都能直接地教育孩子。当家长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及时地对别人说声谢谢;在收到礼物的时候,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写感谢卡等。有了大人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模仿大人的做法。

5.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持何种态度,也是起重要作用的

对于孩子热心帮助他人的做法,家长要予以肯定、支持。万万不可教育孩子“少管闲事”,甚至指责孩子的帮助行为。要知道,家长的态度时时影响着孩子,塑造着孩子的未来。家长在启发、支持、赞赏孩子助人为乐行为时,还可逐渐地向孩子讲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行为标准,亦即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

如果孩子看见别人有困难,比如摔倒了,生病了等,父母都应该趁机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然后与孩子一起帮助别人,让他体验帮助人的感觉与快乐,帮助孩子增添一种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形成“利社会”的自我形象。毕竟,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不是“自私鬼”,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能获得社会更高的评价!

还有,父母要参与到助人为乐的活动中来,给你的孩子一个榜样作用。

在生活中,父母的行动是儿童的一面镜子。父母以身作则,为儿童作榜样,孩子耳濡目染,日久天长也会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邻里之间互相关照;帮助孤寡老人的生活;心系灾区灾民,为灾区捐款捐物;单位同事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关照;哪怕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个座,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将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助人为乐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行为体现,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有名言说得好: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养。做父母的不仅承担着教育儿童、成就学业的责任,还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教育和帮助儿童助人为乐,每一个家庭都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