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错了就不能说吗——告诉儿童,挑老师的错也要把握分寸

老师错了就不能说吗——告诉儿童,挑老师的错也要把握分寸

儿童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要进入学校学习,随后他们接触的最为权威的人就是教师了。然而,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比如,教学错误或者误解了孩子等。而此时,如果我们的孩子顶撞老师或者嘲笑老师,都是没有素养的表现。我们要告诉孩子,即使反驳老师,也要注意言辞,反驳的时候要注意分寸,注意礼貌。一般来说,老师都是明理的,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一般都会及时更正。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案例:

陈先生是一位单亲爸爸。女儿现在已经10岁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好带,陈先生一直身兼母职,既要工作又要带女儿,但他不怕苦,他最担心的是女儿丹丹的学习问题。

丹丹严重偏科,通常来说,丹丹在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课上,都能考到高分甚至经常拿第一名,但数学却一窍不通,即使陈先生经常告诉丹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丹丹对数学还是提不起兴趣。后来,陈先生通过了解才知道,丹丹最讨厌班上的数学老师,而这件事,则因为半年前数学老师对女儿的一次“管教”。

那天,陈先生急急忙忙下班回家,就开始做饭。随后,女儿回来了。一进门后,女儿就把书包重重地摔在桌子上,陈先生不解:“怎么了,这么大脾气?”

“没事,做你的饭吧,我不吃了。”说完,女儿又拿着书包回了房间。

晚上,无论陈先生怎么哄,女儿都不肯吃饭。

陈先生这才想起来,自打那次之后,女儿好像就不怎么做数学题、看数学书了,后来,陈先生找丹丹的数学老师沟通过,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上课的时候,丹丹觉得老师演算的一个公式不对,就站起来直接说:“你这个公式不对。”而老师反复求证,是对的,但丹丹就是不依不饶,最后老师让她坐下,她一气之下就收拾书包回家了。

很多孩子都与老师发生过不快,如被老师误解,和老师在知识点上有分歧,此时,若学生与老师真诚沟通,便能很快消除分歧,然而,似乎不少学生,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学生,和案例中的丹丹一样,对老师表现出对抗,甚至大发脾气,导致与老师的关系变僵,影响自身的学习。

那么,作为父母,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1.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孩子的行为并非针对个人,只是情绪化而已,因此,即使你的孩子把坏情绪带到家中,你也要给其发泄的机会,而不应该硬性压制。要避免争吵。对于情绪中的孩子,争吵只会激化矛盾。

2.对于老师对儿童的不恰当的管教,家长要与老师沟通

这里的“不恰当”,一般指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误解,比如,误认为孩子偷了东西或者片面地认为孩子打架的原因在一方。

另外,很多学校老师对儿童实行“保姆式”的管教方式,一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很容易对老师的这种教育方法产生反感情绪。对此,我们可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明白儿童的行为并非故意,而是缘于儿童的逆反心理,搞清楚事情的原委,能帮助孩子和老师化解误会。

3.告诉儿童正确对待老师的不足,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

在有些学生看来,老师就应该是完人,老师不应该犯错。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也会有失误。

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可能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只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

作为父母,我们要告诉儿童:“对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相信,老师会感激你的指正。

如果老师冤枉了你,不要当面和老师顶撞,这样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恶化师生的关系。暂且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做学生的应该把他们置于长者的位置,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对被老师误解和惩罚的儿童,要从家庭角度给其安慰

可能你的孩子会觉得,被老师惩罚是一件很丢人、伤心的事,此时,你要让儿童知道,家庭永远是保护他的地方,父母是他温暖的港湾。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气氛对成长期的儿童至关重要。

你可以鼓励你的孩子:“看得出来,今天你受了委屈,能跟妈妈(爸爸)说说吗?”这句话,会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理解。

总之,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我们要让其明白,尊重老师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对孩子多加关心,并及时帮助孩子疏导在学校与老师相处过程中产生的那些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