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多人不怪——教会儿童说些“礼貌”用语,彰显气质

礼多人不怪——教会儿童说些“礼貌”用语,彰显气质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我们的孩子与人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都会使得孩子显得更加友好、尊重别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的谈吐和行为是孩子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讲文明礼貌能促进孩子和别人之间的团结友爱,是沟通孩子与他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语言习惯上,要让儿童学会掌握一些礼貌用语,而使用礼貌用语时要文明雅致、措辞恳切、热情真挚、口气和蔼、面带微笑。父母可以教给孩子的礼貌用语有这些:

1.欢迎语

在接待来访宾客时要使用的语言,如“欢迎您”“欢迎各位光临”“见到您很高兴”等。

2.征询语

在交往中,尤其是在接待的过程中,应经常地、恰当地使用一些征询的语句,诸如“我能为您做什么?”“请问,您找谁?”“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忙吗?”等,这样会使他人感觉受到尊重。

3.请托语

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向他人提出某种请求或者希望获得他人帮助时使用的语言。对此,我们一定要“请”字当先,而且态度语气要诚恳,不要低声下气,更不要趾高气扬。常用的请托语有“劳驾”“借过”“有劳您”“让您费心了”等。

4.赞美语

赞美语是指向他人表示称赞时使用的用语。常用的赞美语有“很好”“不错”“太棒了”“真了不起”“真漂亮”等。在交往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赞美,这样做不仅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还能体现我们的友好,有利于获得他人的好感。

当然,面对他人的赞美,也应做出积极、恰当的反应。例如,“谢谢您的鼓励”“多亏了你”“您过奖了”“你也不错嘛”等。

5.致歉语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有时难免会因为某种原因影响或打扰了别人,当自己失礼、失约、失陪、失手时,应及时、主动、真心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常用的致歉语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失礼了”“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等。当你不好意思当面致歉时,还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其他方式来表达歉意。

6.拒绝语

是指当我们在面对别人请求,但不得不拒绝时,采用婉转的词语加以暗示,使对方意会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当对方提出问题或要求,不好向对方回答“行”或“不行”时,可以用一些推脱的语言来拒绝。例如,当别人求助我们做一件事,而我们能力有限,无法办到时,你就可以这样拒绝:“很抱歉,我很想帮你,但是……”

7.告别语

告别语可能显得有点客套,但却不失礼仪。与人告别时神情应友善温和,语言要有分寸,具有委婉谦恭的特点。例如,“再次感谢您的光临,欢迎您再来!”“非常高兴认识你,希望以后多联系。”“十分感谢,咱们后会有期。”等。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也能把人说笑。”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让孩子懂得礼仪,让孩子学会得体地说“礼貌话”,是帮助孩子接通情感的热线、使交际畅通无阻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