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太累了——告诉儿童不要打扰老师休息

老师太累了——告诉儿童不要打扰老师休息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中国人素来尊师重道,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代表,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才能重教,儿童只有树立对于教师行业的尊敬,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重视学习。

因此,在家庭礼仪教育中,父母要告诫儿童要尊师,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贴老师,不能打扰老师休息,而这一点,自古就有“程门立雪”的先例。

北宋有一名理学家,叫杨时,他曾有一段求学的故事广为流传。

杨时4岁入学,7岁写诗,8岁就能作赋,是人们口中的神童。

一次,杨时在与自己的同窗游酢就一个问题讨论时产生了分歧,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杨时想向他的老师程颐求教。而到了那里,程颐老师靠着火炉睡着了,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很久,老师醒来看见杨时与同窗游酢正毕恭毕敬地侍立在外面,连忙说:“你们二位有什么事?快请进来吧。”他们才进门。此时,门外漫天大雪,地上积雪已有一尺多厚,杨时和游酢全身都白了。

从此,“程门立雪”就成为尊师重教的美谈而流传了下来。

现今社会,学校的教学制度与古代不同,现在学科更加复杂,学校范围更大,老师人数也更多了。通常来说,老师都是集体办公室,一间办公室内有很多老师在批改作业、静心工作,如果学生随便进进出出,不但不礼貌,还会打扰老师。

再说,老师在办公室里要处理的事情也很多,可能在看书,在批改作业,在研究教材,在和家长或学生谈心,在拟考试卷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生贸然闯进教师的办公室,不仅有失礼貌,而且可能影响甚至妨碍好几位老师的工作。

因此,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必须敲门,或喊报告,要事先征得老师同意后方能进入。

另外,老师在办公桌上放置的作业本、教科书,学生随便乱翻,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不礼貌,也是对自身的思想品德不爱护的行为。所以,对老师的东西,学生是不能乱翻的。

教师办公室是老师工作和休息的安静环境,学生在那里逗留过久是不适宜的:

首先,很多老师,白天时间不够用,还得把一叠叠学生作业本带回家,在处理好家务之后再工作。如果学生在办公室内逗留久了,就会耽误老师的更多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不在办公室久留,就是学生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其次,由于工作头绪多而且繁忙,多数老师的时间安排都是有计划的,而且排得很紧。如果学生在办公室逗留久了,就会打乱老师的时间安排。

最后,现在教师的办公室多数是好几个人合用的。如果学生在办公室逗留时间过久,往往还会影响其他老师的工作。

作为对老师的尊重,学生在向老师告别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与老师沟通或者请教问题,如果你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学生应向老师表明对所问的问题已经理解,并向老师道谢。若是坐着谈的,应起立把凳子放回原处,而后向老师微微鞠躬或道声“再见”,然后离去。

若老师起立目送学生,学生应请老师坐下。若老师举步要送学生出办公室,学生应请老师留步。学生切不可事一完就自顾自奔跑出办公室。

(2)若是老师找学生谈心,谈心结束后,学生应向老师表示:“明白了”“理解了”或“想通了”。然后问老师:“可以走了吗?”当老师同意了,学生方可离去。

(3)若老师所讲的问题,学生尚不理解,或还有不同看法,或问题才讲到一半,上课的预备铃已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与老师约定继续谈话的时间,然后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