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欢迎客人的到来——告诉孩子用真诚和热情接待来客

我很欢迎客人的到来——告诉孩子用真诚和热情接待来客

我们都知道,迎来送往是交际应酬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待客之道也是一门为人处世的艺术。成人在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中,也要让儿童主动招待来访的客人,让客人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

日常生活中,家中不时有客人来访,而此时就是锻炼儿童社交能力的重要机会。是否懂得待客之道,关系到儿童在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因此,我们要告诉儿童,真诚是待客乃至待人的首要前提,俗话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待客之道也是如此。相反,重金诱惑下的虚情假意也会让他人格格不入。

有一个人,不仅吝啬,还不诚实,可偏偏他的儿子又不太聪明。

有一天,有客人要来,那个人告诉儿子说:“如果客人来了问你‘咱们家院子里的那棵桃树哪去了?’你就说‘被你砍了卖了’。”

傻儿子记下了。

那个人又说:“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牛棚哪去了?’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蹋了’。”

傻儿子记下了。

那个人又说:“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怎么这么有钱呢?’,你就说‘那是我爸妈辛辛苦苦赚来的’。”

傻儿子又记下了。

那个人又说:“如果客人问你‘你为什么会这么聪明呢?’你就说‘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这样的’。”

傻儿子又记下了。

第二天,客人来了。

客人问傻儿子:“你爸爸去哪了?”

傻儿子回答:“被我砍了卖了。”

客人又问傻儿子:“你妈妈呢?”

傻儿子回答:“兵荒马乱糟蹋了。”

客人又问傻儿子:“你家门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牛粪呢?”傻儿子回答:“那是我爸妈辛辛苦苦赚来的。”

客人又问傻儿子:“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傻儿子回答:“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这样。”

客人大笑而去,自此,客人再也没来拜访过。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也是一个讽刺不诚实待客的寓言。所以,我们要儿童知道,那些不真诚待客的人,表面上看,他们占了便宜,还在为自己的小聪明自鸣得意,可事实上,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你,当你虚情假意时,对方也从心理上将你拒之门外了。

因此,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告诉儿童,接待客人是一门艺术,要有准确的心态,并掌握接待客人的礼仪要点:

(1)迎接客人时,孩子要衣着整洁,不能衣衫不整。要是客人在吃饭时来访,孩子应该放下碗筷,主动站起来迎接。如果正在躺着休息,要马上起来表示歉意。在开门时要面带微笑。

(2)客人进屋后,请客人入座,让孩子倒上一杯温开水,或者端上一些水果,表示作为主人的热情,不要冷落了客人。当然,真诚最重要。若是客人初次登门拜访,在把客人介绍给家人的同时,也要把家庭成员向客人简单地逐一介绍。如果是常客,说话要自然,过分客套反而使人不自在。

(3)和客人交谈,最好是挑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万一不小心触及客人的伤心事,则要立即致歉并给予适当的安慰。

从卫生角度考虑,茶具最好有所讲究。泡茶要用壶,茶杯要有柄,不要用无柄的茶杯,以避免手与杯体、杯口触碰;留客人吃饭,为客人夹菜似乎很正常,其实这是很不卫生的。如果主人想表示好客之意,应使用公筷、公勺夹菜舀汤,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去夹。

另外,客人告辞时,应该以礼相送:有些家长作为主人时因为来客的身份不同,表现会有很明显的不同,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不管是怎样的客人,都应该礼貌对待,这样才能体现出文明修养。

我们还应告诉儿童,要态度真切、自然,不要草率或者应付,对每一位客人都应该照顾到,但可以适当掌握程度,要使客人获得尊重。注意礼貌用语,如“再见”“慢走”“欢迎下次光临”“以后还请继续指教”等。如果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某位没来,还可在临走时说“下次可要带某某来哦。”对于初次来的客人,要周到细致,比如为其介绍附近的交通、住宿,或是叫熟客接送等。

总的来说,我们要告诉儿童,接待客人是一门艺术,细节决定了交际应酬的成败。让儿童学会接待的艺术,能让儿童一下子和客人拉近距离,能提升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进而为日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