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自大惹人厌——谦虚的孩子更有教养

骄傲自大惹人厌——谦虚的孩子更有教养

中国人素来以谦卑闻名。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必将被人们认同和喜爱,受到世人的敬仰。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副得意忘形的面孔、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情、一副专横跋扈的气势……以这种傲慢的姿态处世,迟早会失败。可见,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谦逊能让他们显得更有教养。

现代社会,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并没有彻底了解到对孩子教养培养的重要性。精神教育的缺乏让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这往往阻碍了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有个女孩大学毕业以后,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因为她在学校一直都表现得很出色,而且多次获得征文比赛的大奖。她一心想到贸易公司工作,并写了许多履历表前去应聘。

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她:“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我们看了你写的简历,不客气地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差,甚至还有许多语法上的错误。”

受到打击的年轻女孩心里很不服气,“我怎么可能在履历表上出现错误呢?”但是,当她回头仔细查看了她的简历时,发现确实有些她没有察觉出来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拼写和语法自己一直都这样用,却一直都不知道它们是错的。

于是她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这个公司,小卡片上是这样写的:“谢谢贵公司给我指出我经常犯的错误。我会更加细心的。”几天后,她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她可以上班了。

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会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即使是在提倡“毛遂自荐”精神的今天,谦虚依然不失为一种伟大的美德。拥有谦虚精神的人如同持有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行走于社会,因为谦虚的人更有教养,更知礼仪。而要教育出一个谦虚的孩子,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富足孩子的精神世界。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一个谦虚的孩子呢?

1.不要过度夸奖孩子

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这种骄傲情绪产生,再纠正就困难了。

当今很多孩子的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夸耀孩子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与众不同”,殊不知,这样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情绪。事实上,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在未来成为栋梁,正是源于他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有谦虚的孩子才有机会看清自己,看清别人,从而博采众家之长。

2.经常给孩子讲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或者一些浅显的道理

例如,“水满则溢”的故事:一个容器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便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故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另外,还有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成就早已家喻户晓,但即便如此,爱因斯坦依然是个谦逊的人。有一次,一位学生问他说:“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为何还能做到学而不厌呢?”

爱因斯坦很幽默地解释道:“如果我们将获得的知识比喻成为一个圆的话,那么,未知的部分就是圈外的部分,圆越大,其周长就越长,意味着未知部分就越多。而现在,我的圆比你的圆大,所以,我发现自己还未学到的知识比你多,这样一想,我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学习呢?”

当然,道理和故事最好来源于孩子周围的生活环境。同时代,同年龄的其他孩子的优秀事迹对孩子更具有激励作用。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事物的优越性都是相对的,我们所拥有的,永远都微不足道,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谦虚一点。

3.父母要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儿童

父母自身切不可有骄傲自满的表现,因为一个尚未形成价值观、社会观的儿童极易受父母的影响。

4.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培养谦虚品质的大环境

父母可以与老师配合创造利于培养谦虚品质的学习氛围。在教育孩子谦虚的同时肯定孩子的长处,让孩子认识到只有谦虚才能使人不断进步。

交际中,谦逊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多大的成绩,推而广之,或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过高。孩子也一样,谦虚的孩子更有教养,更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