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导我们要懂感恩——常说“谢谢”的孩子更可爱
生活中,父母和老师都会教导儿童:做人要懂得感恩。在人生路上,所有人,包括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接受他人的恩惠。
事实上,作为儿童,他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更多。为此,我们要引导儿童学会心怀感恩,且要表达出来。人们对那些彬彬有礼、懂得感恩的人更有好感,也更愿意与他们打交道。
有人说,在字典里,“谢谢”是最有魅力的词汇。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很多争端与矛盾都来自词语的使用不当。而“谢谢”传达的是感恩和善意。一些儿童可能会认为,“大恩不言谢”,不愿意说“谢谢”,如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理所当然,说了“谢谢”似乎就是玷污了亲子感情,“谢谢”只适用于陌生人之间。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再深厚的关系也需要用心去维护,用爱去打理。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是感恩和回报,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不懂得感激别人的人生活在一起。
“谢谢”一词如此简单,简单到被很多孩子忽略。从而导致他们在与人相处中错失了很多段的好情谊。虽然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不是什么难事儿,但却是现代礼仪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引导儿童在表达感谢时,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真诚表达
谁也不喜欢听到毫无诚意的感谢,甚至还会厌恶。我们要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请记住:道谢不是一个表面工程,它需要你从内心深处去感激。真心实意地去表达感谢才会令对方感动、欣慰,才能使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2.眼神专注
要想真正用感谢的话打动对方,你还需要在说“谢谢”的时候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其实不只是道谢,说任何话的时候都应该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注视着别人的眼睛才能和他有心灵上的交汇和沟通,让对方深深地感到你对他的谢意,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真实不造作。
3.表达要自然,而且要称呼着对方的名字说“谢谢”
我们要引导儿童明白,既然是来表示感谢,语言、动作就一定要大方得体、诚恳坦率,不要扭扭捏捏的一副羞涩的样子。如果你说“谢谢”的时候态度不大方,很容易引起对方误会:这到底是感谢我来了,还是讽刺我来了?明明很好的一件事情被态度搞砸了。另外,感谢时一定要称呼对方的名字。这点大家可能都没怎么注意过,如果有人说“谢谢你”和“谢谢你,小张”,你会觉得哪句好一些呢?显然是第二句更具有亲和力吧。称呼对方的名字能让对方全身心地感觉到你是在感谢他而不是别人,因此也能唤起对方心灵深处那种自豪感,在你记住他的同时,他也记住了你,这就是一个人脉资源规划的良好开端。
4.表示回报的感谢要有具体环境做依托
我们要告诉儿童,朋友帮了你一个大忙,同学为你做了一件事,这些都是值得你感激并且要及时表示感谢的地方。既然受人恩惠,当然要记得回报,尽管对方并不是冲着要你报答才来帮助你的,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知恩图报是最上乘的美德。当朋友或同学明明需要你的帮助而羞于开口时,你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帮忙,就像他们帮你时那样。此时,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你完全可以不说透:“这件事我正好熟悉,不然也帮不上什么忙……”或者“上次的事情多亏了你,否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总之,感谢一定要言之有物,握着对方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会把对方弄得一头雾水,而且达不到感谢的目的。
事实上,会说“谢谢”的孩子通常会给人一种正直、大方的感觉,相信当对方听到你的道谢时,心里都是很喜悦的,因为他们不仅仅受到了赞美,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价值得到了肯定,自身的修养得到了升华。所以我们要引导儿童把你心中的感激表达出来!只有把“谢谢”诉诸于语言,才会让对方知晓,也才会让他的形象在对方心里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