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离婚了,我该怎么办——父母与儿童如何谈离婚问题
这天,在心理咨询室,有个10岁的男孩来寻求医生的帮助,他说:“这一年,家里发生了很多事。一年前,我就发现爸爸妈妈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他们经常吵架,有时候爸爸不回家,妈妈就哭到深夜,夜里我起来的时候还听见她的抽泣声,我不知道怎么帮助她。终于,前几天,他们把我叫到旁边,然后告诉我,他们离婚了。然后他们说,他们会继续供我读书……我听完后好难受,真想跳楼自杀,我以后怎么办?为什么不能和从前一样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呢……”
任何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家庭,希望父母相亲相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们也才会真正的快乐。父母关系破裂、离婚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父母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所以,一些父母会产生疑问,难道要为了孩子选择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吗?当然不完全是,对于尚能挽救的婚姻,父母要努力经营,但如果到了非要离婚的地步,就要多为孩子考虑,尽量把即将带给孩子的伤害减到最小。不过一些家长懊恼的是,孩子还小,与他们谈父母离婚问题,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小刚是个很可爱的孩子,他原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里,他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妈妈是家庭主妇,但就在他初一的时候,命运和他的家庭开了个玩笑——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原因是爸爸出轨。后来,小刚由妈妈独自抚养。妈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刚身上,要他好好读书,日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虽然妈妈对小刚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自己省吃俭用供小刚读书,但是小刚的成绩总是很差。妈妈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小刚,可还是不见起色。后来经过观察,妈妈发现这跟自己的家庭氛围有关。妈妈性格内向,加上小刚的爸爸妈妈离婚,还有生活的压力,所以总是愁眉不展,家里总是笼罩着一层沉重的气氛。小刚的爸爸也偶尔会来看望小刚,但和妈妈说不到三句话就开始吵架。在学校的时候,小刚也能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嘲笑他,久而久之,小刚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有了沉重的心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离异家庭的儿童都有小刚这样的表现,因为父母在离婚的时候,没有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儿童的内心蒙上了阴影。
那么,针对离婚问题,我们的父母要如何与儿童沟通呢?对此,教育心理学家给出几点建议:
1.在儿童面前要表现得宽容,告诉孩子即使父母离婚也会继续爱他
父母离婚,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抱怨或者攻击对方,让孩子认为你们之间存在仇恨,反之,你们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宽容。父母矛盾不断,只会让孩子感到矛盾,不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内心矛盾不安,人格成长受到影响,甚至心理问题。
2.对于儿童的教育问题,父母要共同协商
(1)经济方面:孩子在成长,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接受教育都需要物质基础。即使父母离婚了,双方都依然有照顾未成年孩子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也不要因为对孩子感到亏欠而过分地满足他、对他的物质要求来者不拒,这样只会有损于孩子的成长。
(2)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对于孩子成长中的诸多事宜,如什么时候读幼儿园、小学去哪里读、孩子学习成绩差要不要请家教、大学要读什么专业、以后出不出国等问题,父母最好共同协商。而一些有仪式感的时刻,如孩子小学毕业典礼、第一次参加儿童节节目等,父母尽量都要参加,要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离婚,对他的爱一点也不会减少。
3.经常参加孩子在学校的活动
在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少不了一些公共活动,如家长会、运动会。在家长看来,这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事。在这样的一些时刻,父母最好都在场。孩子的生日,父母更要与孩子一起庆祝。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离异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父母。
4.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
我们养育孩子,并不是只给孩子吃饭、穿衣,父母还要对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充分满足。
5.离异的父母要充实自己的生活
离异的父母如果不打算再婚的话,最好也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兴趣爱好,也可以找一个伴侣,这样,你才不会因为空虚而把所有精力放到孩子身上,以至于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也有一些父母认为不再找伴侣是对孩子好,其实不然。一个没有正常情感,生活不快乐的人很难保持自我身心的平衡,不免将自己的不快乐情绪转嫁给孩子,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然,以上几点建议考验到了父母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些父母认为自己无法面临离异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话,可以咨询专业人士、获得他们的帮助,只有首先让自己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才有足够的心理能力不让孩子承受父母离异的痛苦。只有快乐的人,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