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陌生人说话我就紧张——引导儿童轻松与陌生人交流

跟陌生人说话我就紧张——引导儿童轻松与陌生人交流

这天,妈妈不在家,10岁的大宝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突然,门铃响了,大宝通过猫眼看了看,是个不认识的人,便马上给妈妈打电话,原来是妈妈以前的一个大学同学。

“大宝,帮妈妈接待下阿姨,妈妈一会儿才能回去。”

接到妈妈的命令,大宝一点都不含糊,在给阿姨泡茶、切了水果后,大宝便和阿姨聊了起来。过了会儿,妈妈回来了,阿姨对她说:“你家大宝真是个懂礼数的孩子,而且,谈吐大方,我们第一次见面,他一点也不怯生,你真是教导有方……”

相信生活中有不少儿童都有与陌生人独自说话的机会,在这样的场景中,你的孩子会不会紧张?案例中大宝是个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孩子。事实上,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儿童在人前人后都落落大方、自信十足,这样的儿童长大后更自信,懂得如何不卑不亢地待人接物。然而,很多儿童,一到人前,尤其是陌生人面前,就表现得怕羞、不自信,这是困扰许多家长的常见问题。而解决儿童不自信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儿童多接触陌生人,让他们在陌生人面前大方表现,这也有助于开阔他的视野,增加他的阅世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他的见识。

家长在让儿童学会大方表现之前,要先分析出儿童胆小、不自信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严格地说,胆小害羞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自然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胆小害羞的行为会越来越少。但是也有些儿童四五岁或者小学高年级了还是很胆小、很怕羞,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重视、要想办法纠正了。一般来说,造成儿童胆小怕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幼年时候与外界接触比较少

生活中,不少胆小怕羞的儿童,在婴幼儿时期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与陌生人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周围同龄的小朋友也不多。而爸爸妈妈带的孩子,经常在小区里玩闹,都比较胆大、放得开。所以,我们要多带孩子和外人接触,让孩子多见世面,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参加集体活动,这是纠正这类孩子胆小怕羞的最好方法。

2.家长不正确的教育

很多家长错误地把儿童的胆小怕羞当作一个大的缺点来对待,急于纠正,但又方法不当。他们常常人前人后地提醒孩子,有的还强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当孩子不肯表现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又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胆小怕羞。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孩子的胆小怕羞,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变得更加的胆小怕羞。

3.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久而久之,孩子畏惧家长,对别人的评价敏感。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导致儿童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表现得不自然、胆小怕羞。

父母过于严厉会造就一个可爱但不大方的儿童。这些孩子自己信心不足,对自己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做事谨小慎微,甚而由认知上的偏差发展出自卑的人格,表现得胆小、害羞、孤独、沉默寡言。家长要营造愉悦、和谐的家庭气氛,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要多鼓励、少批评,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帮助孩子克服自卑,鼓励孩子勇敢地表现自己、张扬个性。这样就能使孩子克服胆小害羞的习惯,变得大方开朗、热情阳光。以下是我们需要引导儿童做到的几点:

1.摆脱陌生人情结

我们要告诉儿童,你不必刻意掩饰自己的紧张,不过也要表现出你的诚意。其实每个人跟陌生人交谈时内心都会不安,一定要自己先放下陌生人情结。这样,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才会显得随意轻松。在谈话时要关注对方的表现,如果对方不感兴趣,就得停住你谈的话题了。

2.做到思想放松,没有顾虑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与人交谈时,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意、没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气氛就会显得相当活跃。”抱着“说得不好也不要紧”的态度,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去说,就有可能说出有趣、机智的话语来。

3.冷静交谈

一个冷静的人,总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激动,无论对讲话或听话的人来说,都会影响表达或听取的效果。

4.生活中加强练习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经常和邻居打招呼,和他们交谈,让整栋楼里的人亲如一家。现代社会,忙于工作的人们的邻里观念淡薄。主动与邻居交流,不但能加深彼此间的关系,还能帮助你提高交往技巧。

5.不必介意对方谈话时的语言和动作特点

有些人谈话时常常带口头语或做一些习惯动作。对此,我们要告诉孩子不必太在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应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谈话的内容上。

6.遇到尴尬,大方面对

当遇上一些尴尬的事情时,要大度一些,不要一本正经。此时,一句不伤大雅的玩笑,就能活跃气氛,消除他人的防备心理,否则会让别人感到压抑。

总之,我们要让儿童明白,与陌生人交谈时,氛围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氛围容易让人放松,交谈起来也就更加坦诚。如果谈话氛围紧张,人人都很严肃,那交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