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做小主人——让孩子参与到招待客人的活动中

我也想做小主人——让孩子参与到招待客人的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际交往,就有迎来送往,因此,我们的家中经常会有客人来。面对家中有来客的情况,可能不少父母会这样打发儿童:“你自己玩去,妈妈(爸爸)要陪客人。”而此时,孩子会自顾自地一个人玩,久而久之,如果家里爸爸妈妈不在家,客人突然到访,孩子就手足无措了。而一些有心的父母会借机培养儿童待人接物的能力,让孩子参与到招待客人的活动中,这样,长此以往,孩子便掌握接待客人的礼仪,也就能做到落落大方地与人沟通和交往。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芊芊今年10岁了,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的爸爸是公司领导,因此周末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芊芊并不喜欢家里来客人,每次有客人来时,她都表现得比平时反常,要么纠缠着妈妈不放,要么和妈妈闹别扭,让妈妈也很难堪。不过后来的一次经历,改变了妈妈的看法。

有一天,同事带了女儿来家里,妈妈还担心女儿又闹别扭,但她走进女儿房间一看,发现,芊芊正和这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了,原来这个小朋友很活泼,她主动问芊芊在学校都有什么趣事,芊芊很高兴地跟她讲述着,后来还拿出自己的很多“宝贝”给她看。

看到这一幕,妈妈才突然发现,原来以前芊芊不喜欢别人来做客是因为家里来了客人,她就被晾在一边,好像和自己没关系一样。

后来,妈妈知道这一点后,每次家里再来客人,就让芊芊和自己一起招待,而且让女儿大胆地在客人面前表演最新学的舞蹈、歌曲等,大家都对芊芊的表现赞赏有加。得到肯定后的芊芊,表现得更好了,而且,后来在有客人来的时候,芊芊还主动拿水果和点心给客人,妈妈甚至完全可以把客人交给女儿招待了。

不少家长可能也和案例中的芊芊妈妈一样,发现孩子在平时表现还不错,但只要家中有人来做客,他们就表现得一反常态,如没有礼貌,要么纠缠父母,要么和小客人争抢零食和玩具,甚至胡闹,让家长头疼,让客人尴尬。其实,这些儿童的“失礼”行为,可能是“故意为之”,因为他们没有被当成家庭的主人之一,不被关注。从小让孩子主动待客,并告诉他待客的礼仪,让孩子做一个有礼貌教养,热情大方的人,那么儿童就会受到欢迎,会得到别人的邀请,还有结交更多的小朋友。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

1.将儿童郑重介绍给客人

把孩子郑重地介绍给客人,是对儿童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能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进而发挥主人翁精神而去招待客人。父母应鼓励儿童与客人交流,进而让儿童自己摸索如何与客人相处。

2.鼓励儿童和客人互动

家中可以陈列一些照片,或者儿童的手工作品等,让儿童为客人讲解,继而促使儿童与成人之间大方交流,注意收集宝宝感兴趣的卡通片、故事角色、近来爱玩的小游戏,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宝宝喜欢的话题,让宝宝不会抗拒和客人一起交流。

3.家长招待客人也别忽略儿童

不少家长都认为,客人来了,让孩子一边玩去就可以了。其实,即使孩子还小,无法招待客人,我们让孩子在一边玩,也别忽视了孩子。我们在招待客人的间隙可以问问孩子,让孩子展现一些才艺,向他传递这样的信息:“客人很重要,但你也很重要,爸妈并没有置你于不顾。”

4.某些话题可以让儿童来参与

客人来访,在他谈到某些话题时,其实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来参加,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如客人问,应不应该让学龄前的孩子上网,或者带4岁以前的孩子进行长途旅行……这些问题时,当然是孩子最有发言权。

让儿童参与到成人之间的对话,对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训练儿童的勇气以及不怯场的大方风度,都极有好处,也同时解决了大人相谈甚欢时孩子感到孤寂的问题。

相信经过耳濡目染,儿童会成为礼貌的小主人。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了,以后办什么事都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