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需要被尊重——告诉儿童要尊重别人

谁都需要被尊重——告诉儿童要尊重别人

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文明礼仪是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从小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对其文明礼仪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懂文明、知礼仪的孩子往往在人际关系中更受欢迎。

在所有的礼仪中,最为基本的就是对他人的尊重。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尊重、被关怀、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在被你尊重的那一个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成为你的好朋友。”

事实上,尊重别人是每个人的人生中必备的精神品质,难怪有人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换句话说,我们只有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他们才有可能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同样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

这天,午休时间,别的小朋友都睡了,然然睡不着,准备去上厕所。他正起身的时候,旁边的小浩也起身,两个人撞在了一起。可能小浩被撞疼了,他斜睨了然然一眼,怪声怪气地说:“滚开。”

然然瞪大眼睛,气愤地回应:“你!没长眼睛啊?”

小浩嗓门也很高:“你才没长眼睛呢!”

然然更是扯着嗓子喊:“你眼睛瞎了啊!”

小浩向前一步嚷:“你才瞎了呢!”

两个人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肯道歉,最终动起手来,小浩冲动地把然然打得额头上起了个包。看着受伤的然然,小浩后悔不已,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老师把他的父母请到学校来了,小浩的爸爸妈妈很通情达理,并没有指责儿子,看着委屈的儿子,他们反倒安慰起来。

“爸妈,我该怎么办呢?帮帮我吧!”

妈妈问小浩:“孩子,你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吗?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知道该怎么做吗?”小浩忙不迭地点头。

“那你跟妈妈说说你该怎么做呢?”妈妈问小浩。

“要注意礼貌,撞到别人,要说‘对不起’,而不是出口成‘脏’。”小浩对妈妈说,妈妈听完,高兴地点点头。

小浩和然然之间产生矛盾并且最终大打出手,主要就是因为不懂得互相尊重。可见,是否能文明礼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际关系。

要知道,一个想要得到自尊的孩子,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而自尊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别人给的。家长要在儿童克服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和任性、蛮横行为的同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注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现代家庭中,由于父母礼仪教育的缺失,一些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并不懂得尊重他人,更别说关心周围的人了,甚至有时候还发生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比如给别人起外号,看到别人出丑就嘲笑,或者看到别人倒霉就幸灾乐祸。

虽然在孩子看来,这些行为比较好玩,或者只是看个热闹,他们也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但如果我们父母不加引导,那么孩子就很可能没有是非分辨能力,不能纠正自己的种种行为,因而也就不会尊重别人。相反,只有家长及时引导和培养,孩子的错误行为才会尽快消失,而让正确的行为取而代之。

的确,一个要想得到尊重的孩子,就必须先尊重别人。我们要告诉孩子,自尊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别人施舍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任性、蛮横和无礼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注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也要防止矫枉过正,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做到:

1.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

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关心。每个人都有感情,而且有时会感到迷惑或痛苦。要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要对他们贴标签或者试图改变他们,帮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接受、被尊重,相信他们能够为今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做好准备。

2.帮助孩子建立起同情别人的态度

生活中,当他人遭受不被尊重的事件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告诉他,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会有何感受?这样,孩子就会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的感受,从而学会尊重他人。

3.可以把尊重别人作为家庭价值观甚至是一种制度来让孩子从小履行

这样,孩子就会把尊重当成一种习惯,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折磨时,也不会抛弃这一观念。

家庭价值观是指父母双方都遵从的,并且渗透到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念,比如,尊重。家庭价值观对孩子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当这些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时,他会拒不接受,而只有家长持之以恒地言传身教,并且不断地鼓励孩子,他们才会接受。

能够对孩子的观念产生最有意义的影响的、最重要的家庭价值观是有关社会价值方面的,这种有关社会的观念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往往是受了以下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1)所有的人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

(2)尊重别人非常重要,我们须要关心别人,为别人作贡献,理解、接受和尊重来自不同家庭和背景的人。

(3)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可以通过友好文明的方式加以解决。

4.让孩子体会不尊重人的后果

当发现孩子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家长可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比如,将孩子已经放在购物车的零食再放回超市货柜,终止他现在正在玩的游戏等。

不过,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孩子的行为,那样就会变成你不尊重孩子了。

总之,教育无小事。培养儿童尊重他人的这一意识,需要父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不要让儿童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更不能骑车撞倒人后扬长而去,乘车争先恐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防微杜渐,是培养儿童良好素质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