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百折不挠

9.百折不挠

两个月前,我写作课上的一个学生,跟我说起他一两年前写的一个故事。这个作品差点儿就被一家颇有声望的文学季刊接受。于是他把该作品寄给《哈珀斯》(Harper's)杂志,结果,他收到该杂志著名编辑刘易斯·拉帕姆(Lewis Lapham)的一封亲笔信。

“接下来呢?”我说,“你把它寄到哪里去了?”

“哪里也没寄。”

“什么?”

“我把它塞进了抽屉里。”他耸耸肩,说,“我想,这篇东西接连两次被拒绝,肯定有问题,我干吗还要浪费时间再寄呢?”

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如果一篇作品差点儿就被这样两家颇有声望的杂志所接受,那么改投其他地方,几乎肯定有刊登的机会。可这篇作品现在看来刊登的机会几近于无——因为作者决心不够,没给它努力争取任何出版的机会。

每当新手作家就发表或出版问题来寻求我的建议时,我总是反复向他们强调,坚持不懈地投稿,百折不挠。只要你把一个故事写到你自认为可以投稿的程度,就一直投下去,反复地投,直到某个地方某位编辑突然脑洞一开,同意购买为止。在此之前,你收到的退稿信,可能会塞满阁楼。退稿信里,可能没有那种因为差一点点就接受而替你惋惜的回信,可能没有享誉业界的编辑的亲笔回信,甚至在千篇一律的印刷退稿信的尾端,连一个手写的“抱歉”都很难看到。

很艰难。倘若你真想进入这个行业,就不要受这种事情的困扰。你把退稿信贴在墙上,或者索性扔进垃圾桶。你把稿件从旧信封里拿出,再放进一个新信封。你去查查记录,看自己曾把它投到哪里;然后再去翻阅《作家市场》(Writer's Market)杂志,找个没投过的地方。然后,你就贴上邮票,继续投下去,反复投稿,直到稿子终于卖出的那一天。

反复投,投下去,坚持不懈。

倘若你的稿件如回形镖那样,投出后兜一圈又回到你的手上,你觉得这说明什么呢?这不说明你就是“脑残”的乡下粗汉,连拿根棍子在泥地上写自己名字都不行,也不说明你的故事很烂,更不是要你从此忘掉写作,转而关注那些小广告,琢磨如何在自家浴缸里靠饲养毛丝鼠赚大钱。

退稿只是说明,某个编辑,在某个特定的日子,没买下你的某个故事而已。

也许他根本就没看。编辑的工作常常劳累过度,有时会感到陷在泥沼里,没有走出的希望;碰到心情糟糕的日子,不想看任何来稿,全部退回了事,这也是有可能的。这种事也许不是经常发生,但即便是最敬业的编辑也可能因为头痛啊,或者宿醉未醒啊这类事,状态不佳,看任何稿子都不顺眼。

假设这个编辑在某个心情好的日子看到了你的作品,他还是有可能小瞧你的作品——但这不是说你的作品很烂。归根结底,编辑对任何事情的反应,特别是对小说,终究是很主观的。一个人不喜欢某东西,并不说明这东西很烂。

况且,退稿并不一定代表编辑不喜欢这篇故事,也许他只是还没喜欢到要买下来的程度。也许他当时手上的存稿过多,对你的故事又不是特别喜欢,你得把他从椅子上抓起来,痛扁一顿,他才愿意买。也许他刚买了一篇跟你类似的故事。也许你写的故事是关于鸡蛋的,而他早上吃了个臭鸡蛋。也许……

好了,你明白了。坏故事会被退稿,但很多好故事也经常遭遇退稿。

有件事很重要,你得先搞清楚,再把它忘掉:我们所有人在投稿后,都会面临极大的退稿几率。我最近跟一家小型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讨论过这话题。他每期只发表三四篇小说,一年只出四期,因此他一年只买十二到十五篇小说。你猜,他一年会收到多少投稿?

四千篇。

退稿的可能性当然极大。仔细思考,大概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减少退稿几率,得想破脑子才行。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这十二到十五篇被选中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

它们都是从那四千篇投稿中挑出来的。

因此,你投得越多,刊登出来的机会就越大。但是,还没见到哪篇放在抽屉的小说能卖掉的。

哦,你有问题吗?

我同意你的说法,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反复退稿,我没勇气再试了。我觉得他们是对的,而我错了。有这种想法不是很自然吗?

当然。就算是经验丰富的作家,见了退稿也会沮丧,对新手来说,更是致命打击。我觉得,你该做的是端正态度,不要因为退稿而垂头丧气。

就我所知,处理退稿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自动化再投稿”策略。建立一套严格、快速的规则,收到退稿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就把稿件再次投出。最好就是立即寄出——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稿件从桌上消失,重新出发。

不把稿件留在手里的原因之一,就是你可能会重读一遍。这是个糟糕的主意。你已经读得够多了。多一张退稿通知,并不会激起你更高的热情,所以不要读。不要放在手边太久,免得你忍不住想重读。

难道这该死的东西要永远投下去吗?

好吧,永远太久了些。你可以制定出一套你自己的系统,但我建议你至少持续投一年。然后,如果你想的话,就重读一遍。也许你会想做些改动,也许你会觉得这稿子简直面目可憎。一年之后,你可以选择让这篇作品退出市场,也可以坚信自己的原有判断——那就再给一年的投稿时间。

把新故事寄给已经退过我稿件的编辑,会不会是个错误?

不会,怎么会是错误呢?记住,你没有被拒。是你的稿子被拒了。这不是一回事。

老是投稿,要花很多邮票钱。这不是经济损失吗?

必须承认,倘若挂号信每盎司(大约28.3克)只收4美分,投稿过程会让人少一点儿痛苦。但是,即便邮资不菲,花费也高不到哪里去。倘若你最终把故事卖掉了,你可就出头了。倘若故事最终没人买,也只是花个几块美金证明它卖不掉而已。根据你的现状,你可以将邮资和信封钱看成你的业务成本,看成学徒费的一部分;或者,看成你花钱不多的嗜好。

我不相信有人会因为邮资而放弃投稿。我认为这只是不想面对退稿挫折而编出的理由。

你刚才提到我们投稿命中率很低,这是否与很多“菜鸟”级作品占据了编辑们的时间有关?似乎那些低劣之作,增加了我们的投稿难度。你为何不出言打击他们一下,要他们别浪费编辑的时间?

我收到一封从佛罗里达寄来的信,信里大致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她没有意识到,对于作品能否卖掉,作家的主观感觉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的确有些自诩为作家的人投出一堆低劣之作。但是,我不认为他们知道投出的稿件不怎么样。

况且,劣作充斥市场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不是问题。如果我的故事卖不掉,也不是这些劣作所致。恰恰相反,是因为别人的作品比我的要好,而挡了我的道儿。

因此,假如我只顾自己,我似乎会去劝说那些写作高手别投稿。当然喽,无论我说什么,也不见得会影响他人的行为。不管是那些写作高手,还是那些菜鸟,都会继续投稿。

回到前面的话题。我觉得你几分钟前,对退稿带来的巨大痛苦闪烁其词。相信我,那真的很令人心痛!

别开玩笑了,你难道以为我喜欢收到退稿信?

不过,为尽量减轻你的痛苦,有些事你不妨试试。首先,你要不断创作新作品。你只有专注于创作,让投稿过程尽量机械化,才会比较容易摆脱退稿带来的痛苦。

由此就有了让你减轻痛苦的第二个方法,尽量多寄稿件出去。就算退回一篇,也不代表你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只是某一篇不行而已;这就好比你放飞了好多燕子,每天总会有一只飞回卡皮斯特拉诺(Capistrano)[19]。说来奇怪,这会让你感到轻松。当退稿变成像吃饭睡觉那样的每天例行事务,你也就习惯了。

也许你终究会想明白:退稿不是否定你身为作家的价值,也不是说你某篇故事写得不好,它只是让稿件最终刊出的一个不可逃避的过程而已。不必为此烦恼,你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才能看透这点,超然处之。在你修炼到这般境界之前,你就用某些简单的字眼问候一下编辑的祖宗跟他的怪癖——再把自己的退稿塞进信封,重新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