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新闻、新闻生产与数字劳动

一、 自动化新闻、新闻生产与数字劳动

在审视自动化新闻对传媒生态的系统性再造方面,既有文献主要集中于传媒生态四大要素的再造,即新闻编辑室、新闻记者、用户和媒介产品。(10) 在这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以自动化新闻为代表的媒介技术如何重构新闻劳动(journalistic labour)的过程,特别是在自动化新闻背景下,新闻记者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有效的应对之道。(11) 与聚焦工作实践和常规的新闻工作(journalistic work)不同, (12) 新闻劳动更多涉及新闻从业者的工资水平、职业安全、管理控制、工作场所中的冲突等问   

题。(13) 这些问题既与新闻从业者的劳动过程、雇佣状况、职业满意度等劳动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议题高度关联,又与新闻从业者自身的生存与未来的职业发展这两个他们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毫无疑问,将自动化新闻引入新闻生产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新闻记者及其劳动。如前所述,自动化新闻具有一系列新闻记者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断挤压着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市场空间,对新闻记者在新闻生产中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对其就业前景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4) 美国叙事科学公司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自动化新闻领域的领导者克里斯蒂安·哈蒙德(Kristian Hammond)曾大胆预测:到2025年,全球90%的新闻将由写稿机器人撰写完成,这也就意味着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正处于消亡的边缘。(15) 在此情境下,关注和研究自动化新闻对新闻劳动(尤其是新闻记者)的重构作用以及后者的应对之策既必要又紧迫。

马特·卡尔森(Matt Carlson)指出,数字技术和ICTs是重塑新闻劳动的重要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新闻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工作场所的组织架构与制度安排,以及新闻生产中的劳资关系。(16) 一方面,随着自动化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快速崛起,其必然导致新闻生产过程中机器(或技术)与新闻记者之间劳动分工的变化,这既改变了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与职业领域,又对他们必要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加速了他们技能变迁的过程;另一方面,新闻记者的技能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包括岗位设计、人才结构、管理方式在内的工作场所中的组织架构与制度安排,进而影响劳资之间的力量对比,成为决定新闻生产中劳资关系的核心变量。因此,对劳动者技能变迁日益丰富与深入的认知成了透析自动化新闻背景下新闻劳动重构过程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动化新闻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并不是被技术操控的对象物,而是不断培养或习得新的专业技能,并与技术进行互动的主体。换言之,新闻劳动具有很强的能动性,这也是对在自动化新闻人机关系的探讨中部分学者所持有的“技术决定论”的批判与反思,后者仅仅关注写稿机器人的“技术逻辑”而忽视了新闻记者的主体性与自主性。(17)

基于此,本章提出以下研究问题:随着自动化新闻在新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是否发生了改变?以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具体包括:其一,新闻记者哪些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日益下降?这主要涉及新闻劳动的去技能化问题;其二,新闻记者需要培养或习得哪些新的专业技能?这与新闻劳动的再技能化问题高度相关;其三,在未来,新闻记者又需要掌握怎样的专业技能,并将呈现哪些显著的特征?概言之,本章将以劳动分工与劳动过程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切入,考察技能化嵌入新闻记者日常实践的动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动化新闻中的人机关系,进而省思在更为广义的层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媒介技术与新闻劳动之间的二元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