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数字劳动研究及其未来
数字技术与ICTs正在以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深远地影响着当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还孕育出一种新型的劳动形式——数字劳动。这种劳动形式日趋普遍,它囊括了ICTs和数字技术产业链上的所有劳动,涉及数字媒体生产、流通与使用所需的各种体力和脑力劳动,如ICTs和数字硬件设备的原料采掘、加工组装等体力劳动;软件开发、在线平台设计与维护等脑力劳动;以及互联网平台在线用户的生产性消费行为;等等。
作为数字技术与ICTs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加之全社会对互联网行业所带动的新型就业劳动状况恶化的种种担忧,数字劳动研究逐渐成为学者们展开资本主义结构性批判的新焦点,社会各界都在寻找答案与解释。(1) 在这其中,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及其论著独树一帜。他们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聚焦数字劳动领域中劳动关系、劳动过程、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自我认知和团结等方面的最新发展与变化,一方面揭示出资本积累与增殖的实质,并将剥削劳动力的剩余价值视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透视国家保护、社会福利和工作稳定性不断被瓦解的过程,这两方面对于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剥削问题和劳动异化现象极具参考价值,同时很大程度上照亮了行政主义取向的传播学研究的盲点。(2) 此外,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并不囿于学理上的剖析与阐释,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的实践活动,为个人和社会的解放注入了无尽的动能。(3)
纵观既有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数字劳动研究,虽然在理论、对象、方法和对策等各方面不断创新和丰富,学术队伍也日益壮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灯下黑”的问题,学理探索和对数字劳工进行理论化的进程是永无止境的。与此同时,随着ICTs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公正传播的新问题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有些被“遮蔽”的劳动议题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这些盲点和议题既值得未来研究者关注与思考,也是数字劳动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理论创新之可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