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简介
《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这本书是由.石元春 李保国 李韵珠 陆锦文等著创作的,《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共有112章节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物质文明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充分开发利用,更需要科学地管理和保护,以保障持续和更佳地服务于人...
2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问题的症结 三、水盐运动的研究 四、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 五、本书内容简介 第二章 区域水盐运动及其预报体系 2...
3
第一章 绪论
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为了和干旱、渍涝及土壤盐渍化作斗争,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水分和盐分打交道。自本世纪初,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认识水盐运动的规律,并相...
4
一、一个“永恒”的主题
地球陆地表面约1/3是干旱地区。干旱、渍涝和土壤盐渍化是这个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三个克星。在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半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稳产高产,水是...
5
二、问题的症结
人们兴水利而除其弊,与旱涝和土壤盐渍化作斗争的历史过程,就是对水盐运动规律的认识和从事水盐管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我国农民积千百年的经验,如抗旱保墒、沟畦台田...
6
三、水盐运动的研究
近代的水盐运动研究是在三个层次上展开的,即土体中水盐运动过程及其机理的微观性研究,田间的及区域性的水盐运动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 土壤中水的运动主要是基于达西定律...
7
四、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
区域水盐运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和气象、洋流、地震等一样,均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人们为了趋其利而避其害,需要在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8
五、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报道北京农业大学“七五”科技攻关研究成果的专著,但也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近期有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全书结构是按预报体系(PWS)本身的系统性编写的。在简单介...
9
第二章 区域水盐运动及其预报体系
区域水盐运动及其预报有其共性的一面,而具体特征则又有着明显的区域性质。本书是以黄淮海平原为背景和典型区,系统研究提出了区域水盐运动预报的技术体系,并从个性的研究...
10
2.1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
...
11
一、背景
黄淮海平原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和农业区。但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却深受旱涝灾害和土壤盐...
12
二、水分运动的不均匀性和积盐性
石元春、辛德惠等于1973年在河北省曲周县北部建立了旱涝盐碱综合治理试验区。这里春旱夏涝,十年十旱九涝、土壤严重盐化,地下水是矿化度达4—10克/升的咸水,可谓...
13
三、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
以上系统阐述了旱涝盐碱为害的背景和发生原因,以及通过对区域水分运动不均匀性和积盐性的调节,改善水盐运动的方向和强度,使春旱夏涝,土壤积盐和地下水矿化的区域水盐运...
14
2.2 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
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曾在《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水盐运动》等专著和论文中有较详细的阐述,本节仅为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之所需,作一...
15
一、区域水盐运动的背景条件——半湿润季风气候和泛滥平原
“季风”一般是指盛行风随季节而明显变化的一种全球性气候现象,主要表现于亚洲和非洲中部和大洋洲北部。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频临太平洋,西北则延伸到大陆的腹地。因...
16
二、区域水分运动状况
大气降水是本地区水的主要来源。本平原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干燥度为0.9—1.6。因受纬度和海洋影响,降水量由北向南、由内陆向沿海逐渐增加,干燥度逐渐...
17
三、区域盐分运动状况
水分在地球表面以降水——径流(地表和地下)——蒸散和入海的形式不停地循环和运动着。作为一种天然溶剂,水分在它的转运中,不断溶解和携带着多种矿物质盐类,构成一个运...
18
2.3 区域水盐运动的系统分析和预报体系
对区域水盐运动进行预报研究,是基于对区域水盐运动实行科学的调节管理,以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和提高农田水利用效率的需要而提出的。以上所述在一定时空条件和多种因素综合影...
19
一、区域水盐运动的系统分析
就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和提高农田水利用效率而言,区域水盐运动的主要内函指土壤水分和盐分、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动态和空间分布状况。这种水盐状况的演变是在气候(cl)、水...
20
二、区域水盐运动的概念性预报模型
预报模型包括:①分别建立预报区域地下水水位、水质、区域土壤水盐的模型;②对各个子模型进行综合,生成区域水盐运动系统预报模型。 建立各个子模型所要考虑的主要因子与...
21
三、PWS体系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PWS是Prognosis of Water and Salt的缩写,即为区域性的水盐运动监测预报。 预报的目标和技术指标要求,决定于预报区区域水盐运动的特点和...
22
第三章 背景资料系统与监测系统
研究区域旱涝盐渍灾害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们的预测与调控,都必须强调要对区域自然条件与人为条件的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Kovda,1947;Szabolcs,197...
23
3.1 背景资料系统
...
24
一、背景资料的收集与内容
所收集背景资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PWS体系的建立和测报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对背景资料的收集有其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为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区(下简称“测报区”)准备...
25
二、气候因子(C)的背景资料
在不同气候类型地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土壤与水的盐碱化特征表现各异。对应于每一气候类型区,有其相应的区域水盐运动特点(Kovda,1946;Sza...
26
三、地学因子(G)的背景资料
地学因子(G)在一定区域内相对稳定,一般不受时间(t)的影响,是区域水盐运动系统的基础条件。(见2.3节)即使在同一气候类型区,在不同的地学条件下,水盐运动的特...
27
四、人为因子(L)的背景资料
现代人类活动巳对区域自然地理各过程,乃至全球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Gregory与walling,1981;Arnold等,1990),其中由于人类进行工...
28
五、背景资料的综合
在分析影响区域水盐运动的气候因子(C)、地学因子(G)和人为因子(L)的基础上,对背景资料进行综合,也就是对式(2.7)中的F()进行分类,则成为PWS体系中一...
29
3.2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功能,是对测报区进行包括对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以及其中的盐分含量全面的、定期的、系统的观测。为预报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提供实测数据,并由系统的...
30
一、设置与分区原则
测报区设置的原则是:①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典型的地学条件,能反映该地区存在的水盐危害方面问题;②尽可能为封闭性小流域,以便于监测和估算各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