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报区的监测系统
2025年09月26日
二、测报区的监测系统
按照3.2中所述监测系统设置与分区原则,曲周测报区包括了除县界周区的零星小块地区外的主体部分,面积4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2.9%,有效水盐测报面积或地表水流域控制面积364平方公里。测报区内北部为旱涝盐咸严重危害区,称老漳河流域分区(Ⅰ区),为建立PWS体系研究的重点试区;西南部为东风渠流域分区(Ⅱ区),灌排条件和土壤条件较好,是曲周县重要的粮棉产地;南部是老沙河流域分区(Ⅲ区),地势低,土质粘重,易涝低产。3个分区的面积占总测报区面积的百分比是:48%、16%、36%测报区内的水盐监测的总体布局和设置见表3.1。
表3.1 曲周测报区各分区的水盐监测点的布局

曲周测报区中,老漳河流域分区(Ⅰ区)的监测系统布置图见图3.2。PWS体系中,区域地下水动态(水位、水质)预报、土壤水预报、土壤盐预报、水盐动态的系统预报,以及区域水盐测报信息系统(PWSIS)建立的研究,都在此分区内进行。
I区的监测系统于1984年7月初步建成启用,到1986年底,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已可以系统提供气象、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盐动态的各项观测数据。所有监测过程按照3.2中的有关要求和方法进行,数据按附表1—8的格式填写,及时上报,录入到区域水盐监测数据库中。(见第八章)

图3.2 曲周测报区Ⅰ区的监测系统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