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法与要求
1.气象观测 主要气象站观测项目、方法与要求同常规气象观测。
2.地表水观测 不同级别的径流站,分别根据该测口的水文要素和沟渠特性,相应建立不同的测量设施。一级大型河道站应专门配建大型水文缆道(半)自动化测流设施;二级测站和三级测站可设简易钢架支桥,以流速仪为主要测具。各测站还应设永久水准点及固定水尺,获取连续的水位数据。
枯水期日测3次(8、14、20时),水位变化大时间隔为2—4小时一次,洪水期测定间隔为1—2小时或更短。
每年采取水样4次(3、6、9和12月),测定其矿化度、电导率及、H
、Cl-、
、Ca2+、Mg2+、Na+、K+八大离子。灌水和引水季节加测。
3.地下水观测 观测项目有水位和水质。水位观测非汛期5天一次,汛期加密。水质监测每年4次(3、6、9和12月),测定项目为矿化度、电导率及八大离子,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化验。如通过观测,地下水水质变化很小,每年的监测次数可减至一次。
4.土壤水盐的观测 土壤水盐的监测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但土壤水盐是PWS体系最终要被预报的对象。所以对其大面积进行观测还应达到相应预报成图的精度,一般依据原则为:
对于土壤水盐动态季节性监测,要求至少每个季度对土壤进行采样一次。取样深度为0—10厘米,10—20厘米,20—40厘米,以下按20厘米递增到200厘米为止,重复3次,测定各层土壤的含水量和含盐量及土水比为1∶5浸出液的电导率。
对区内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点,在上述基础上,要定点进行月采样,深度至1米即可,测定其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如还需进一步了解土壤水盐动态详细的变化过程,可在少量代表性地点埋设张力计和土壤溶液提取器,观测土壤基质势的变化和抽取土壤溶液,并测定其盐分组成和含量。
土壤含水量测定可采用取土烘干法,含盐量测定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