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量均衡状况及分区
2025年09月26日
一、区域水量均衡状况及分区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区域的闭合性,将全区分为4个区,即漳河故道决口平地及幼年河洼粘质低平地,地下水埋深3—5米的浅层地下微咸水与粘质潮土组合(A区);河间微倾低平地,地下水埋深2—4米的浅层地下微咸或咸水的盐渍化潮土组合(B区);滏阳河决口冲积扇和幼年河泛粘质低平地,地下水埋深2—3米的浅层地下水微咸或淡水的盐渍化潮土和潮土组合(C区);河间微倾平原和河泛粘质微高平地,地下水埋深3—7米的浅层地下淡水的褐土化潮土组合(D区)。分别对各区进行水均衡要素分析,区域水量均衡状况见表5.20,其水量均衡区的划分见图5.10。
表5.20 曲周测报区(I区)水量均衡要素分析

续表

4个区平均水均衡综合特点是:降水量在丰水年(1987)平均为596毫米,枯水年(1988)平均为454.8毫米,高于或低于历年平均值566毫米约为30及110毫米,年降水量占全年蒸散量的60—70%,不足部分,深井补给量约占10%,浅井补给量约占5—6%,地表水补给量约占6%,地下水通过毛管上升的补给量占8—10%,土壤本身的调节量约占2%。土壤水的垂直交换,丰水年以下行为主,枯水年相对均衡。土壤水运动类型属降水一蒸散一下行型或均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