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概述

6.1 概述

60年代以来,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理论的提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土壤盐分动态预报得以迅速发展(Lapidus,1952;Nielsen,1962;Presler,1969,1973,1982)。我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运用水盐动力学原理研究土壤中的盐分运移(贾大林,1985;李韵珠,1985;刘亚平,1985)。在对土壤中盐分和单离子运移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又开展了在土壤盐分运移中,各离子间和离子与固相间的作用,以及不同离子在土壤中的比例,对盐分扩散弥散系数影响的研究(陈文林,1990),盐分在蒸发、降雨、灌溉、不同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粘土夹层影响下的模拟研究(王福利,1989,1990;黄康乐,1989;张瑜芳,1989)和对饱和一非饱和土壤溶质运移耦合模型的研究(张效先,1990)。以上工作使土壤盐分动态和预报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对农田土壤盐分预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都属于垂直一维的土壤盐分运移问题。

对于宏观的区域治理和水盐管理来说,区域土壤盐分动态预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区域土壤盐分预报的难度远比一维土壤盐分预报为大。其原因在于:①土壤性质和水盐运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大;②影响土壤盐分运动的环境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性;③盐渍化土壤边界变动预报的复杂性。因此使研究工作停顿于盐分的一维动态预报。

Gilliland与Baxler-Potter(1987)曾用GIS技术,研究了预测水土污染的环境问题。Rhoades等(1988)初步探讨了应用这种技术对区域盐渍土预报的可行性,并且得出了一张粗略的区域潜在盐渍化分布图(170平方英里)。石元春等(1986—1990)针对以上问题,重点研究了区域水盐监测预报技术,其中包括了对区域多点土壤盐分动态的统计预报模型(王少英,1990),和区域土壤盐分分布动态预报模型(李保国,1990)的研究,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区域土壤盐分预报,目前应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经验性预测:地下水位高低与盐渍化发生的密切关系,早巳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以临界地下水埋深为标准,根据地下水埋深和水质来预测盐渍化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已为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土壤学家Darab和Varallyay(1969)、Szabolcs(1974,1976)建立了为土壤盐渍化服务的专门性土壤调查,和以地下水临界深度图为中心的制图系统,以预测在不同条件下灌溉后盐渍化的发展。魏由庆等(1985)根据土体构型、有机质含量和地下水水位、水质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得到盐渍化预报系数,进一步预报了土壤盐渍化等级。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1990)总结了30多年来引黄人民胜利渠的地下水埋深、盐碱地变化过程线和引黄水量过程线的关系,从而得出了控制引黄灌溉,改善排水条件,加强灌溉管理,特别是发展井渠结合,控制地下水水位和盐渍化发展的方法。

(2)土壤盐分平衡法:根据土壤盐分平衡原理,ΔS=S收入-S文出,即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深度的区域内,土壤盐分的收入与支出的差,等于该区土壤中盐分总量的变化。根据以上原理,只要对土壤盐分各收入项和各支出项能得到较精确的预报,则土壤盐分的变化也就可以得以预报。但其精度只能决定于各收入、支出项的预报精度。以上各项中,目前较难解决的是土壤下边界的盐量收支,因而常有人用地下水浓度代替一定深度处的土壤溶液浓度。下边界的上下行水量也常用地下水上升补给土壤的量,来代替一定深度处的水通量。由此可能造成一定误差。其他各项如灌溉进入的盐量等,要获得在该区的空间分布状况也具有一定难度。所以,从原理上分析,平衡法较易理解和明确,但要达到一定精度也并非易事。

应用土壤盐分平衡法预报盐分,虽不能知道土壤盐分的垂直分布状况,也不易了解区域内各类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和界限的变化,但可以知道该区域总体土壤盐分的变化和趋势,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0年代苏联柯夫达就巳提到了区域盐分平衡的重要性“为了给大自然区(或灌溉绿洲)以正确的土壤改良评价,必须解决有关本地区总盐分累积过程方向的问题……确定这种盐分平衡的总趋势。”

(3)多点土壤盐分动力学预报法:由于土壤性质和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使应用水盐动力学法预测区域土壤盐分动态有一定难度。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地点,应用土壤盐分一维运移模型,预测各层盐分含量,然后再根据遥感信息源和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判断其边界的预报方法已有报道(李天杰等,1990)。此法的缺点,是边界的变化不易精确决定和点的多寡决定了精度。

(4)多点土壤盐分统计预报法:与上不同者在于多点盐分预报是应用统计方法,根据土壤盐分变化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统计预报模型。此法的机理不如前两种方法明确,但根据本区情况建立的统计模型在本区应用,仍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5)区域土壤盐分分布动态预报法:此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克服应用上述传统方法只能获得点的盐分预报,而不能预报土壤盐分分布状况的缺点。主要原理是从空间坐标(x,y)出发,将土壤盐分状况与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分解,并根据土壤盐分平衡原理与专家识别方法,建立定量化预报模型。所建模型可用于区域上的每一点。应用图幅叠加方法和模型,得到每一空间坐标(x,y)处的土壤盐分状况,最后分级归类成图(李保国,1990;Li和Shi,1990),从而解决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和边界变化的预报问题。

进行区域土壤盐分动态预报,必须首先对该区土壤盐分的现状有一清淅的了解。因此本章将首先介绍区域盐渍化状况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然后介绍一维土壤盐分运移动力学模型,和区域土壤盐分多点动态预报模型,最后介绍区域土壤盐分分布动态预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