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基本现代化与全面现代化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实现现代化,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现代化三部曲。
一、 基本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早期形态
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实现现代化同样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共同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以经济现代化为主,人民生活、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同步跟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求应当全面提高、协调发展,但是这五个方面可以有低有高,不要求等量齐观,经济现代化作为推动其他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物质力量,可以领先发展;而全面实现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应该均衡发展。特别是与文化现代化紧密联系的人的现代化,要达到较高标准。国际可比的现代化,比较的不仅仅是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指标数据,更深层比较的是人的物质文明生活和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人的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时期各种现代制度与现代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一个国家的人民是现代人,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现代化才能持续下去,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全面现代化的国家。
二、 全面现代化是基本现代化的巩固与超越
对于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也就是是否达到现代化目标,国际通常采用由一系列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体系相比,从内容上看,全面实现现代化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更加系统与完整;从数量上看,全面实现现代化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更加广泛与繁多;从标准上看,全面实现现代化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更高。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基本实现现代化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参照系,也就是说,基本现代化的门槛,是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联合国将世界国家根据发展程度,划分为欠发达、中等发达、发达三组。为了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综合度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布的《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人文发展指数(HDI)的概念。HDI是由人口预期寿命、教育和收入三个维度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与单独使用国民总收入(GNI)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HDI在考虑了经济增长因素的同时,还考虑了教育、卫生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010年后,联合国对HDI的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改进:用“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学龄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取代了之前的“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来测算教育指数,用“人均GNI”代替了“人均GDP”来测算收入指数。与此同时,为综合衡量不平等状况对社会进步产生的负面影响,UNDP还计算了“不平等调整后的人文发展指数(IHDI)”。经过不平等调整,部分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发生显著变化。根据《人类发展报告》(2014)测算,挪威、澳大利亚、瑞士、荷兰、美国等49个国家属于高度发达国家,中国位列第91位。全面实现现代化,就是要以当时世界上发达国家为参照系,接近或达到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要在经济实力、科教水平处于世界国家排行前列,而且要在民主政治、公民素质、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处于国际公认的最高水准之列,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可以模仿与学习的典范。
根据中等发达国家的参照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对131个统计数据比较齐全、2000年人口超过100万的国家的研究表明,在过去300年里,发达国家的数量约为12—20个,比例约为12%—15%;在过去100年里,发达国家降为发展中国家的概率约为8%—23%,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概率为1%—5%。对全国现代化水平世界排名进行国家分组: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排世界前20名;中等发达国家,排世界第21名至第45名。课题组又按1990—2005年的年均增长率估算中国现代化的前景,2050年左右中国排名将进入世界前40名,2100年左右进入前20名。在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低于20%,131个国家的前20%排名就是前26名。按照这一方法预测,中国在2080年左右排名将进入世界前26名,中国也将在这一时点全面实现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三、 基本现代化与全面现代化统一于“中国梦”的实践
在现代化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是全面实现现代化,都是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标志性、阶段性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基本实现现代化既要坚持国际公认,同时又要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区域特点,从而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遵循客观规律,又切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变得更为现实也更加可以实现。现阶段,基本现代化与全面现代化都统一于“中国梦”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的两个阶段,也是其核心目标。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落脚点,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实践路径、推进模式等,与每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
中国梦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表达,是一个承接历史、立足现实并不断指向未来的概念,能全面展示和呈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它集中涵盖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愿景、根本目标、核心理念与独特逻辑,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海内与海外、中国与世界的多维互动中,反映和呈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全貌。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要明确自身现代化的独特逻辑,也要思考这一逻辑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梦想更好地对话、对接的可能性,要考虑自身价值追求对他国、对地区发展、对世界现代文明进步的整体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等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现代化梦想更好地对话、对接,才能带动和促进世界各国相互包容、和谐共赢,探索和开辟人类现代文明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