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理想和追求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基本国情,采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梯度推进战略,鼓励和支持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先行先试、率先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采取区域间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鼓励部分区域率先实现现代化,以此带动后发区域逐步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现代化。这也表明,区域现代化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是全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奏,是符合我国区域发展规律的必经路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发达省份之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上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全国建成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基于对多年实践经验和发展探索的总结,江苏在区域现代化研究领域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也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新时代召唤新使命、新作为,新征程需要新战略、新思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江苏省委关于加快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精神,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现代化建设,2015年12月,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批准,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挂牌成立“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以下简称“区域院”),并列为江苏省首批九家重点高端智库之一。区域院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决策咨询为工作中心,聚焦区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服务江苏省委省政府重大经济社会政策制定,力争建成集理论研究、战略谋划、决策服务、政策评估“四位一体”的高端智库。区域院下设区域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创新驱动与经济现代化研究中心、民生幸福与社会现代化研究中心、区域文化建设与人的现代化研究中心和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评价中心。各研究中心根据区域现代化领域实际需要设置,在专业研究上各有侧重、相互独立,但又相互支撑、相互合作,共同服务于决策咨询研究。区域院还制度化地开设了“现代化策论”智库论坛、“区域现代化之声”等成果交流与推送平台,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咨政研究服务,建设一流智库。
作为智库学者,学术研究与咨政研究同样重要。因此,我们不仅十分注重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更是高度重视对区域现代化理论进行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地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之路,开创了多样化的区域现代化实践探索历程。为了总结其经验、揭示其共性、寻找其规律,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组织撰写了本书。内容包括区域现代化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内涵、动力、治理、模式及评价等方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尝试对区域现代化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本书由刘旺洪主编,章寿荣和徐琴副主编,共七章。具体章节的写作分工为:绪论和第一章,刘旺洪、何雨;第二章,章寿荣、岳少华;第三章,杜宇玮、程俊杰、孙肖远、杨明辉、朱珊、孟静、郭玉燕;第四章,王树华、顾丽敏;第五章,岳少华、樊佩佩、孟静;第六章,徐琴、樊佩佩;第七章,苗国、周睿。另外,孙小红同志承担了大量辅助工作。
本书的编写还得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智库办公室等单位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江苏人民出版社承担了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此,我们谨向关心和支持本书写作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科研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江苏人民出版社承担本书编辑出版工作的责任编辑、装帧设计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囿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本书研究中尚有许多不足,敬请各界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