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狄尔泰与历史主义的危机》简介
《海德格尔、狄尔泰与历史主义的危机》这本书是由创作的,《海德格尔、狄尔泰与历史主义的危机》共有50章节
1
致谢
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艾尔哈特基金会(Earhart Foundation)和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艺术与人文学院的慷慨赞助,这让我得以在芝加哥、巴尔的摩和纽约...
2
导 论 现代性与危机
19世纪哲学意识的一个基本特征似乎在于,离开历史,哲学便无从想象。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黑格尔的辩证法》 对历史而言,每一个单独的“主义”(-ism)都...
3
第一章 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夹缝中的德国哲学
真正的危机少之又少。 雅各布·布克哈特:《历史的反思》 危机深得人心。 翁贝托·艾科:《超真实旅程》...
4
第一节 后黑格尔哲学中的合法性危机
从1883年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引论》的出版到1927年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问世的近半个世纪,代表了德国哲学史的一段非凡时期。从我们所处时代的有利位置出发,可以...
5
第二节 现代哲学的笛卡尔式焦虑
我有关历史主义传统中潜在矛盾之论述,部分取决于我把现代性解读为危机时代的做法。通过观察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的发展,尤其当它越来越自觉地关注...
6
第三节 德国精英文化的危机
1880年到1930年间,德国哲学中的“合法性危机”部分在于当时盛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危机”,这似乎威胁到了哲学研究的地位。但在一战之后,危机言论的基调和紧迫性...
7
第四节 危机意识与笛卡尔式的科学
如果人们挑出任何一本写作于魏玛时代的哲学、科学或历史学作品,则几乎无可避免会在其中遇到“危机”一词。即便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重要学术著作中,“危机”一词...
8
第二章 文德尔班的科学分类学
并非科学的胜利,而是科学方法对科学的胜利让我们的19世纪格外耀眼。 弗里德里希·尼采:《权力意志》...
9
第一节 新康德主义对历史方法问题的关注
我们已经看到危机意识如何影响了1880到1930年间德国哲学的发展,它有助于形成某种能够为自然科学日益增长的主导地位提供替代选择的探索道路。例如,在恩斯特·卡西...
10
第二节 文德尔班关于哲学作为价值科学的定位
文德尔班对康德的解释提供了一种批判的哲学史的模型,它把此前的新康德主义行将过时的话语转变为一种系统、连贯而全新的价值哲学。与其马堡同代人赫尔曼·柯亨一样,文德尔...
11
第三节 校长就职演讲:“历史与自然科学”
文德尔班在其校长就职演讲中提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后黑格尔德国哲学基本主题的预演。在这个雄心勃勃的讲座中,文德尔班试图把哲学的合法任务界定为某种特殊的知识形式,...
12
第四节 欧洲的科学分类(从柏拉图到密尔)
按照文德尔班的计划,其修订起点是从根本上对传统欧洲体系中的科学实际分类作出批评。在所有主要的德国大学中,这些学科被区分为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22)然而,文德尔...
13
第五节 文德尔班的困惑:方法的逻辑问题和自由的形而上学问题
文德尔班对心理学或诠释学主题的最初关注开启了文化相对主义的问题。他担心,如果人们将有效性原则简化为单纯的历史环境,或者心理自我的主观幻想,那么,所有价值观的绝对...
14
第三章 海因里希·李凯尔特的历史科学知识论
我们并未把哲学史视为不复存在并被抛诸脑后的东西,而是将其视为某种许久以前就将我们驱逐的现实,从而——在盲目和虚荣的干扰下——浪费掉了自己的小聪明。 马丁·海德格...
15
第一节 李凯尔特对当代哲学危机的回应
文德尔班在分类学上的努力为兰克、洪堡和德罗伊森等历史主义者们的工作提供了逻辑辩护。他的分析性区分有助于为界定各门科学的任务建立新的知识论框架。但在1915年文德...
16
第二节 哲学作为与世界观对抗的科学
在《历史哲学问题》的导论中,李凯尔特评论说:“哲学科学如今仍然以复辟为主题。”(8)在他看来,20世纪哲学的特点是以将自身恢复到此前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地位这个纲领...
17
第三节 李凯尔特与康德先验观念论的关系
很大程度上,生命哲学在19世纪的流行归功于它的两个重要特征。首先,知识渊博的读者很容易就进入其中,因为,尽管它在气质上很哲学,却突破了技术哲学的风格。生命哲学通...
18
第四节 自然科学方法与历史方法
...
19
一、自然科学概念和历史概念之构成原理
在李凯尔特的科学纲领中,实在本身与自然和历史皆无关系,它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外,是一种异质的连续体,无限多样和广泛,也是一种无断裂的构造。李凯尔特自己经常使用赫拉克...
20
二、个案化和通则化的科学
在李凯尔特的计划中,概念形成的过程取决于人们从实在之流中选择基本要素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又塑造了选择的对象。李凯尔特用这个见解来解释19世纪学术研究中两种主导...
21
三、历史方法的价值问题
在包括科学在内的全部生活领域,李凯尔特发现,我们被迫在重要和寻常之间作出选择。在《自然科学概念构成的界限》中,他通过对一块普通煤炭和钻石的价值作出对比,从而提供...
22
第五节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
李凯尔特对“文化”作为理解历史科学的指导性原则的坚决强调,必须在其自身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释。就在狄尔泰写作《精神科学引论》40年之后的1926年,李凯尔特试图引...
23
第六节 历史科学的价值和客观性
与文德尔班对自然和精神科学的分类学修订相比,李凯尔特为文化科学提供新理论的策略显得更为激进。从非常实际的角度出发,李凯尔特试图为历史考察提供能确保其科学严谨性的...
24
第七节 因果关系和价值观:李凯尔特的先验哲学和梅尼克的历史主义
李凯尔特在《自然科学概念构成的界限》中的理论贡献在于其涉及科学研究之优点的持续讨论。他在这本书中试图把历史价值问题重新塑造成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知识论问题。从这...
25
第八节 李凯尔特对历史主义问题的回应
梅尼克的文章因个人对历史学术的重要性而作,该文的关切体现了他对尼采的文章《论历史对人生的利与弊》的解读。(93)与尼采一样,梅尼克谈到“历史对创造性生活的用处”...
26
第九节 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尽管李凯尔特试图在他的作品中克服形式主义的指责,但很多人认为他对历史生活问题的态度依然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例如,特勒尔齐便批评李凯尔特在价值系统方面及其对具体历史...
27
第四章 威廉·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
历史相对主义之刃……把形而上学整个切成了碎片,宗教必须对其加以治疗。只是我们需要更彻底一些,我们必须让哲学成为它自身关注的对象。 威廉·狄尔泰:《世界观理论》...
28
第一节 狄尔泰的计划
1871年,狄尔泰在《普鲁士年鉴》上撰文向自己的一位同事致敬,后者是刚去世不久的哲学史家弗里德里希·于贝韦格(Friedrich Überweg)。狄尔泰在文中...
29
第二节 《精神科学引论》(1883)的统一性
在《精神科学引论》的序言中,狄尔泰解释了他从事历史知识的哲学方法论研究的原因。他指出,这个计划是他自己努力完成两卷本的施莱尔马赫的生活和思想自传之后的直接结果。...
30
第三节 狄尔泰与实证主义、观念论和历史学派的关系
当然,狄尔泰的反形而上学立场与后黑格尔时代的德国哲学氛围若合符节。兰克、德罗伊森和萨维尼等历史学派的学者都曾反对黑格尔精神哲学的理论方面。而实证主义的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