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原则。”[1]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是贯彻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灵世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教学完《驿路梨花》这一篇课文后,组织学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既可以加深对《驿路梨花》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还领悟到了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完《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毛主席与毛岸英》,视频讲述了毛主席与毛岸英父子间很多感人至深的细节,其中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在毛主席逝世14周年后,工作人员在清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毛主席单独整理收藏的一个箱子,箱底里有两件衬衫、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些东西都是毛岸英烈士的遗物,毛主席将这些物品整整珍藏了26年。学生观看这样的视频,一方面可以深化对《青山处处埋忠骨》里主席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会增强对革命领袖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增强对革命领袖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四篇课文:《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木兰诗》。贯穿这四篇课文的主题是家国情怀。单元导语写道: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感情,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学习完这个单元以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传承了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感情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云南红色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麻栗坡烈士陵园,陵园位于麻栗坡县城北郊4公里处,陵园内共安放着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的978名烈士,这些烈士都是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为了抵御越南的侵略,听从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地走到了战争的最前线,用他们的肩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参观完烈士陵园后就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又在活动中受到了革命烈士身上所体现的舍生取义、保家卫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熏陶感染,增强了对革命军人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
上面运用到的文章、视频、活动等都属于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既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