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林崇德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认为:“阅读感知是对书面符号的识别与辨认。”[8]在《驿路梨花》的教学中,可通过故事复述环节帮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可以以“我”的口吻来复述,可以以哈尼族小姑娘的口吻来复述,还可以以瑶族老人的口吻来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并为后文的深入研读作铺垫。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知网百科认为:“阅读理解力是通过文章的形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又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形式的能力。”[9]具体说来,阅读理解力主要指读懂文字的具体信息以及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在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一问题: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驿路梨花”为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和阅读评价的能力。阅读鉴赏力指的是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行鉴别和赏析的能力。阅读评价力指的是在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形式进行理性评价的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是高级层次的阅读能力。其思维方式属于创造思维。在教学《驿路梨花》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任务:如果你是一个经典推荐人,你将如何推荐《驿路梨花》?请把你推荐词写下来。通过这样的环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和阅读评价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有利于加强阅读教学与时代的联系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0]党的教育方针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体体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时代的重大课题,是当前云南省的重要工作,把时代的关注点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强阅读教学与时代的联系,建设开放的阅读教学体系。二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民族团结进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云南省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要性。云南地区民族众多,且呈现大杂民、小聚居的特点。因此,云南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在语文阅读教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中来,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但仅仅依靠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应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延伸其他的阅读材料。学习完《驿路梨花》这一篇课文后,应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体现民族团结的文学作品,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对时代社会的认识。

(三)有利于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

阅读教学有两个功能:一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评价力等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二是育人的功能。阅读材料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更多的是体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人生的失意与辉煌时,各种人生形态中生命运动的形态,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心智得到锤炼,他们在阅读优秀的诗词、小说、散文、戏剧时,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人世间的真、善、美,也认识到人间的假、丑、恶,生活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也会有低回婉转,犹如有鲜花的娇艳,也会有花下阴影的存在,矛盾的两面性永远存在,‘此事古难全’。在逆境中应像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辈岂是蓬蒿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洒脱,应像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应像杜甫在逆境中推己及人,高举儒家‘悲天悯人的济世旗帜’,应像苏轼那样经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像庄子那样逍遥而游,超越现实,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像范仲淹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患得患失,永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目标。在顺境中,更应珍惜时光,切勿‘老大徒伤悲’”。[11]因此,要高度重视阅读的育人功能,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把教文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驿路梨花》这一篇课文的主题有三: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二是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三是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精神的精髓。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的主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也有利于培育民族团结的观念,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深入地体会作者感情。教师要结合创作背景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学生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热爱故土、热爱祖国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