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案例研读
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过程如下:
(一)知识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课文,课文来源于《左传》,《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是《春秋三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三传》的另外两部著作是《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文学成就极高的散文,朱彝尊曾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为什么朱彝尊会评价这么高呢?下面我们就深入地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课文,体会《左传》所展现出来的魅力。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1)多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教师检查、总结、提升。
(三)重点研读,论辩艺术
(1)教师提问:烛之武是怎么说服秦君的?
(2)学生细读,品味感悟。
(3)学生交流展示。
(4)教师归纳,总结提升:
动之以情,坦言知亡
晓之以理,阐明利害
为秦着想,用利相诱
回顾过去,挑拨离间
展望未来,再设离间
(四)合作学习,概括总结
(1)教师提问: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再读文章,小组合作,交流概括。
(3)小组派代表交流展示。
(4)教师互评总结:能言善辩、智勇双全、深明大义、爱国情怀、顾全大局。
(5)作业布置,读写结合:请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为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
(五)教师总结,引领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既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也要学习烛之武身上深明大义、爱国为国、顾全大局的高尚情操。这些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美德,我们各族青少年要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这一案例,把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感受、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又通过反复诵读、重点研读、分析形象、读写结合、教师总结提升等环节潜移默化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这一阅读教学案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要使用的是体验的形式,其主要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反复诵读环节,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和语文接触,语文的载体就是文本,学生和文章接触以后,就会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法。学生和文章对话的方式很多,其中反复朗读是有效的方式。朱熹说文章是有血脉的,朗读是使文章的血脉贯通的有效方式。所以反复诵读这一环节既是熟悉文章内容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初步体验文本的环节,这一环节为后文的深入研读做了铺垫。二是重点研读环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这一环节通过朗读、品味、思考、分析等环节,既让学生体验到了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也在品词品句中体验到了语言的质地和芬芳,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铺垫。三是品读形象环节,也是以体验为主的方式。通过思考、品味言语细节、小组合作探讨、小组交流展示等体验环节。既把握了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又在体验的过程中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四是写颁奖词的环节。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再次体验了烛之武的高尚品格,并受到积极的影响。
该案例通过体验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特别是在总结阶段,教师把烛之武的品质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各族学生把这些美德传承下去,通过教师的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深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加强阅读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在阅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路径是:在体会主旨的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多重对话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积极的体验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