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开发线上资源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开发线上资源

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既需要开发线下的资源,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开发线上资源。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应重视信息环境下的资源建设,关注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整理和加工,运用课程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54]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不仅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模式,也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仅仅依靠线下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积极开发线上资源。

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线上资源,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课程资源库。目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网站有: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ruiwen.com)、中小学语文教与学(heep://www.yuwen.fsjy.net)、中学语文(http://www.pep.com,cn/zhongyu)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料和信息。[55]语文教师应根据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选择有针对地利用这些现成的网上课程资源。

二是开发数字资源库。数字资源库是指与课文相关的一切数字资源。“数字资料库主要包含与课文内容直接相关的文档、歌曲、影视、学生作品、教师示范、网页链接、慕课、微课等,形成多媒化、多元化、小微化的课堂仓库。”[56]教师在教学《孔乙己》这一篇课文前可提前制作好微课《是谁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在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深入讨论该问题,在学生交流展示后,教师播放微课《是谁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微课是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来的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57]适时地提供这样的微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篇课文时,可为学生提供三个层次的链接。第一个层次是为学生提供回廊、抱厦、厢、耳、过厅、梁、斗拱、举架、屋脊、脊吻、瓦当等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作者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知识。让学生在知人论事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个层次的链接是拓展阅读南宋蒋祈的《陶记》片段、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片段、王世襄的《中国古代漆器》片段。在拓展阅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中华灿烂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三是开发拓展资料库。数字资料库主要解决课堂学什么的问题,“拓展资料库关注的是学生在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之后,还应该再学些什么。”在学习完《军神》之后,可先组织学生阅读描写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等元帅的网络文章,再组织学生观看表现刘伯承元帅的影视资料,学生在阅读、观看的过程中会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增强对革命军人、革命领袖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学习完《京剧趣谈》后,可组织学生观看《拾玉镯》《金玉奴》《穆桂英挂帅》《定军山》《空城计》《锁麟囊》等京剧的片段,学习这些线上拓展资料,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加深对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教学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可组织学生阅读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张计发、罗盛教、胡修道、柴云振等抗美援朝英雄的小视频等线上拓展资料,了解抗美援朝英雄的感人事迹,增强对革命军人、革命英雄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

总之,语文教材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但是仅仅依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需要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高度重视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性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2]温儒敏:《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4]https://wenku.baidu.com/view/719a4c14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f6.html?_wkts_=1672289724677

[5]沈太平:《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资源探索》,载《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23期,第112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7]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3页。

[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48页。

[9]http://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33940.htm?gov

[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471669393244627&wfr=spider&for=pc

[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420785859548761&wfr=spider&for=pc

[12]http://www.gov.cn/xinwen/2020-08/29/content_5538394.htm

[13]张宝成:《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载《内蒙古日报》2020年9月28日。

[14]何祖坤:《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载《云南日报》2021年6月25日。

[15]张琳、马强:《“四史”教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修课》,载《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1期,第203页。

[16]余文兵、普永贵:《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的思考》,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第15页。

[17]樊宇鑫:《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关切、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载《农村·农业·农民》2021年第8期,第6页。

[18]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DA1MTgzOA==&mid=2247492054&idx=5&sn=ef7566962f245e6bd8b3b534008f480e&chksm=f9497a47ce3ef35110f33da0ceef4eb723ce26a447d4d203a2b56d7d7fa738460b91771e5892&scene=27

[19]普显宏:《一朵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评长篇小说〈彩虹桥〉》,载中国作家网。

[20]梦非:《鹧鸪山上养路人》,载《阿坝日报》2019年5月31日。

[21]梦非:《鹧鸪山上养路人》,载《阿坝日报》2019年5月31日。

[22]梦非:《鹧鸪山上养路人》,载《阿坝日报》2019年5月31日。

[23]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8C%E9%B2%81%E6%9C%A8%E9%BD%90%E7%9A%84%E5%A4%A9%E7%A9%BA/9928035?fr=aladdin

[24]韦朋:《来自草原的大爱——影片〈锡林郭勒·汶川〉观后》,载《内蒙古艺术》2009年第1期,第16页。

[25]封敏:《爱国主义影片赏析与史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679975286102619&wfr=spider&for=pc

[27]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B%89%E9%BD%90%E5%B0%BC%C2%B7%E5%B7%B4%E4%BE%9D%E5%8D%A1/49740656

[28]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页。

[29]李安纲:《南华经》,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第321页。

[30]任继愈:《任继愈谈庄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第135页。

[31]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C%93%E7%9B%86%E8%80%8C%E6%AD%8C/2014755?fr=aladdin

[32]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33]https://baike.baidu.com/link?url=uJxm5uWuKua8T3wenBHiDUosXUuA8TJBjAiy5ZB6G0oOwu7cCwbwb3JJAH9L_2CKEuiczmZXrR9ZzFXE6fqkbG9yZIU_IeQM1tT_Hv_wsLkv3vq2GZhqZtoSdmgEwkcs

[3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84页。

[35]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36]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37]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38]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

[39]储峰:《中国“和”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载《光明日报》2021年12月8日。

[4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g0NTk1NQ==&mid=2654666368&idx=7&sn=4c31dd4b8ed91f472d0fa2a42b755bca&chksm=812cef6cb65b667a927c589ecfece80326d5d467ff3564fad88760f63023ff1f7f659e5f3539&scene=27

[4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B8%E7%88%B1%E5%9B%BD/5645495?fr=aladdin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43]周亚萍:《主题情境活动,让综合性学习绽放异彩》,载《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9年第6期,第46页。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46]温儒敏:《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47]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4页。

[4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7页。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0]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4页。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4页。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5]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5页。

[56]韩岩:《高职语文线上资源库建设与教学实施》,载《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5期,第61页。

[57]陆惠美:《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载《广西教育》2021年第9期,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