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指的是语言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和直接体现。“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3]语文能力具体包括: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资源中有一种资源叫活动资源,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朗诵活动、演讲活动、辩论活动、写作活动、探究活动等。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利用课程资源创设语文知识运用的具体情境,比如让学生阅读一组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章,阅读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阅读感受。最后让学生合作写一副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联,这就为语文知识的运用创设了具体的语境。教学完《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后,组织学生阅读一组文章,这组文章以“毛主席笔下的英雄模范”为主题,包括描写刘胡兰、雷锋、马毛姐、徐特立、张思德、严炳武、陈永康等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文章。由一篇文章拓展到一组文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受到英雄模范人物精神的熏陶感染,有利于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观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谭小林的视频,视频讲述了谭小林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的先进事迹,学生看完视频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体验,这时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体验写下来。这样的写作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谭小林身上助人为乐、仁爱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认同中华传统美德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础。

上面运用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文章以及反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视频都属于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既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