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案例研读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案例研读

西双版纳州第二中学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如下:

(一)听说训练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要求小组成员全部参加。

2.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辩论赛,正方观点: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反方观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3.每组派一位同学当评委,语文教师是评委会主任,赛后每位评委都要进行点评。

4.评委会主任作总评价。

(二)阅读训练

1.选择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文章,主要有《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都是一家人》《手拉手,心连心》《同舟共济》《我们都是中国人》等。

2.从上面的文章中,摘抄你最受感动的情节,制成读书卡片。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从每篇文章找出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把你对这些字词的感受批注在文章中。

4.这些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如果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你会怎么推荐,请把你的推荐理由写下来。

(三)写作训练

1.组织同学观看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片《红河谷》。

2.看完影片后,把观影感受写下来。

3.组织交流观影感受。

4.教师对于汉族和藏族人民团结奋斗、不屈不挠、敢于牺牲的精神进行了赞扬和总结。

(四)探究活动

1.确定探究的问题:为什么说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2.查阅相关文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3.探究成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

4.各小组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5.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五)总结活动

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的语文知识得到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案例实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在“听说训练”这一环节,通过朗诵辩论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训练”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既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又深入到语言细节中去感悟和品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写作训练”这一环节,教师创设了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写作,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探究活动”这一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一案例紧扣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题展开。一是所有活动都围绕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这一主题展开,这就从根本上保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二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是在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能独立于语文学习过程,不能独立于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是教师在点评环节和归纳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写作训练”环节,教师从汉族、藏族两族人民同心同德抵御外敌,同心保家卫国的角度进行总结。在总结阶段,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告诉同学们,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些环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综上所述,在云南地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既有利于加深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也有利于充分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育人价值,“语文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活动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89]。应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这些途径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又充分发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育人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流沟通的基石。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存在多语言、多文种的客观现象,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实际使用的语言就有129种之多,如果没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的交流沟通就存在严重的障碍。因此,需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交流沟通的基础工具。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语言相通是人和人相通的重要环节,也是民族和民族之间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相通,心灵才会相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方面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兄弟情谊。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兄弟情谊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由此看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工具,也是各民族兄弟情谊的纽带,更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

三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90]语言文字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语言文字的背后就是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因此,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文化认同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在学校教育中承担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任的是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里的语言文字指的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云南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释】

[1]https://www.gov.cn/ziliao/flfg/2005-08/31/content_27920.htm

[2]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4/content_5543383.htm

[3]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4/content_5543383.htm

[4]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447820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318929206772253&wfr=spider&for=pc

[6]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0/1030/c117092-31912127.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8]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https://xuewen.cnki.net/R2006090190000044.html

[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184377866983971&wfr=spider&for=pc

[11]https://www.docin.com/p-2317906807.html

[12]张永刚、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14]张永刚、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15]张永刚、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1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0页。

[1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18]温儒敏:《高中语文必修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19]https://teacher.ruiwen.com/news/27600.htm

[20]https://www.mayiwenku.com/p-2944459.html

[21]温儒敏:《高中语文必修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2]温儒敏:《高中语文必修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3]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61页。

[2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62页。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26]温儒敏:《高中语文必修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7]张永刚、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页。

[28]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B4%E9%83%BD%E8%B5%8B/3949038?fr=aladdin

[29]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2%B0%E5%BE%81%E8%B5%8B/13880351?fr=aladdin

[30]https://www.zhonghuashu.com/wiki/%E7%A6%98%E7%A5%AB%E8%AD%B0

[31]朱熹:《朱文公全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5页。

[3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

[33]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34]成远镜:《涵泳与妙悟》,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67页。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38]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页。

[3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40]叶圣陶:《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41]周锦:《魏书生“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时间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第28页。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44]张登:《作文与做人》,载《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24日,第16版。

[45]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4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7页。

[47]康丽清:《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以生活热点为切入口的“育人型微写作”指导》,载《考试周刊》2020年A1期,第25页。

[48]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0页。

[49]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9页。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0页。

[5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9页。

[54]http://www.yiwenmi.cn/shiji/32497.html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6]王松泉、钱威:《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99页。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679612142147307&wfr=spider&for=pc

[59]白佳鑫、王海萍:《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载《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65页。

[6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6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6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64]张雅光:《讲好主题思政课,铸牢共同体意识》,载《光明日报》2022年9月13日。

[65]曾菲菲:《语用学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理工大学,2022年,第46页。

[6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67]白佳鑫、王海萍:《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载《赤峰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第67页。

[68]白佳鑫、王海萍:《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载《赤峰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第67页。

[69]曾菲菲:《语用学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理工大学,2022年,第60页。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71]曾菲菲:《语用学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理工大学,2022年,第59页。

[72]曾菲菲:《语用学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理工大学,2022年,第58页。

[7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8页。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75]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91034225-1.htm.

[7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77]周亚萍:《主题情境活动,让综合性学习绽放异彩》,载《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9年第6期,第59页。

[78]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79]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2015年版,第44页。

[80]于漪:《于漪全集基础教育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00页。

[8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01页。

[8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83]《京族简史》编写组:《京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84]郑新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载《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11期,第5页。

[85]孙宝义、刘春增:《毛泽东谈读书学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86]沈太平:《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资源探索》,载《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23期,第111页。

[87]丁忠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综合性学习实践路向》,载《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29期,第110页。

[88]杨新春:《实践活动 德润人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证探析》,载《语文教学与研》2021年第1期,第158页。

[89]杨新春:《实践活动 德润人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证探析》,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第158页。

[9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EB/OL].2021-03-05.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5/content_5590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