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材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材料,但仅仅依靠语文教材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同时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一是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引导到了课外。“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实践证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4]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积极开发课外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课程资源应高度重视课外资源的开发,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引导到课外。教学完《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后,应组织学生阅读一组表现抗美援朝的散文:《父亲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光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敬礼,英雄的志愿军》《依依惜别的深情》等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篇课文的理解,又增强了对志愿军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还应组织以“致敬抗美援朝英雄”为主题的书法大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既弘扬了中华书法文化,又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认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既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有利于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引导到课外。
二是把语文学习从校内引导到校外。活动型课程资源是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场所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云南边境地区的砚山县红色人文资源丰富,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依托这些资源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王有德故居、阿猛会址、砚山县烈士墓等场所,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云南边境地区的河口县红色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组织学生跟随中国卫国戍边英雄杨天才开展巡边体验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参观教马哨、天才路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自由撰写参访感受,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交流参访感受。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初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充分利用了河口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家乡资源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5]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既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有利于把语文学习由校内引导到校外。
三是把语文学习由线下引导到线上。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建设,通过开发阅读资源库、跨媒介阅读平台等数字资源逐步建立地区、学校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机制。”[6]并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来建设线上课程资源,线上课程资源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如利用音乐、图片、多媒体、影视等载体资源,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声像,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画面的配合下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7]教学完《黄继光》这篇课文后,应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黄继光》,看完后撰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上传QQ群,要求学生在群里跟帖或评论。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对革命英雄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又把语文学习由线下引导到了线上,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和使用领域。
综上所述,开发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引导到课外,由校内引导到校外,由线下引导到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