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
(一)围绕主题,精选话题
话题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话题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教学的成败。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话题的选择。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该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这一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精选话题,所选话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如果选择的话题只让部分学生有话可说,那么所选话题就是失败的话题。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强调,希望云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对云南民族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58]当前云南省正在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当前云南省的一个热点话题,把这一话题引入到口语交际教学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很多中学都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口语交际教学可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来选择话题,可以以“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出一份力”“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我有责任”等为口语交际的话题,这些话题一方面紧扣“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能充分发挥口语交际教学的育人功能,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在实践中肯定会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感染,进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另一方面,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的创建,是当前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上的标语,校园里的宣传栏,随处可见民族团结的内容,这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对这些话题都有话可说,有话可说就能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进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还应充分利用“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可利用卓嘎、央宗的事迹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卓嘎、央宗扎根边疆,守卫国土的事迹感人至深。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卓嘎和央宗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可以以“卓嘎、央宗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当代社会,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这就需要教师在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中,紧密联系当下的新闻要事和热点话题。”[59]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及“感动中国人物”都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以当下的热点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口语交际教学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还可围绕文化资源来选择口语交际教学的话题。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0]语文学习是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而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围绕文化资源来选择话题,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三个方面的内容。“注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6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选取某一个点就可以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比如诚信。可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诚信故事,各小组再推荐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有利于积累写作的素材,也有利于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诚信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第一,可围绕革命文化来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伟大的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62]口语交际教学中可围绕体现革命文化的关键词确定口语交际的话题。《觉醒年代》展现了陈延年烈士的光辉形象,学生对陈延年烈士非常敬佩,可以以陈延年烈士的事迹作为口语交际的素材。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陈延年烈士的相关资料,对陈延年烈士有个基本的了解,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觉醒年代》中陈延年烈士的视频片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我眼中的陈延年烈士”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革命烈士的认同,进而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第二,可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为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重大成就、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以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助、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作品。”[63]第三,中国航天事业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以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为素材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可创设图片情境和视频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航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组织口语交际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第四,可围绕民族文化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辉映,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64]云南省是民族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有助于民族团结、国家认同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比如,可挖掘土司文化中的“忠于国家”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牢固地树立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二)围绕话题,创设情境
确定话题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确定话题后,教师要有目的的创设生动具体的交际情境。“教学活动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评价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会话的具体语境,语境对言语行为有限制的作用,制约着表达的内容及方式。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次会话,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理应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根据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要创设出具体形象的交流场景,利用好双方交谈时外部的情景语境因素,发挥情境的真实代入优势。”[65]通过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创设以下情境:
一是生活情境,就是利用真实生活创设的情境。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再用语言(口语)表达出来。云南各地红色资源丰富,可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场所。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有了体验就有言说的欲望,这时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多媒体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情境。当前,云南绝大部分中小学都有多媒体的设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展开。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图片,播放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视频,利用图片和视频创设的情境具有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是故事情境,就是利用故事创设的情境。故事可以是教师讲述的,也可以是学生讲述的,还可以是多媒体展示的。故事的内容要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学生有话可说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会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四是问题情境,就是利用问题创设的情境。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汉武帝的奶妈犯了法,汉武帝准备依法严惩,奶妈的儿子找到了东方朔,请东方朔出个主意,如果你是东方朔,你会出一个什么样的主意呢?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思考后进行交流展示,最后教师围绕《道德经》“曲则全”理论进行总结。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又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感受到了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五是游戏情境,就是通过游戏创设的情境。可通过灯谜、字谜的游戏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可将党史知识、民族团结知识、中华文化的知识藏入灯谜、字谜中,让学生先进行猜谜语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再谈活动感受。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把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融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学校正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应该怎样创建呢?如果你是电视台的记者,将就这一问题采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你会怎么问呢?副校长应该怎样回答呢?这就是一个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这一情境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紧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这一话题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口语交际教学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会话,会话的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二是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承担了实际的交际任务,这有利于真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三是在角色体验中锻炼了思维,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体验了副校长和记者的角色,两个角色的言语方式是不同的,他们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这些都需要思维的参与,在情境的作用下,既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结合任务,听说实践
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认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学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口语交际教学要创设具体生动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
(1)21世纪初,贺敬之重回延安,有记者采访他,请他谈谈走进新世纪的延安,有什么新的感想?如果再写一首《回延安》会写哪些内容?如果你是贺敬之你会怎么回答?
(2)每年过年时,贾母都要带领贾府所有子孙到宁国府祭祖,祭完祖后再回荣国府吃年夜饭。宁母府当家的媳妇尤氏做了充分准备想把贾母留下来吃年夜饭,并且说了一句:“难道我们就不如凤丫头不成?”王熙凤说:“甭理她,咱们走。”贾母应该怎么委婉地拒绝?如果你是贾母你会怎么说?
(3)在《红楼梦》第46回,贾赫强娶鸳鸯为妾,贾母知道后大怒,盛怒之下迁怒在场的王夫人,探春出来给王夫人解释,但贾母是不会当众认错的,这时就需要一个台阶下,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才能给贾母一个台阶下呢?
以上三个案例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结合语境进行思考,积极完成交际任务,提高口语交际的效率。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即席讲话、委婉拒绝、快速应对等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之认同。第一个案例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第二个案例、第三个案例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66]因此,口语交际课就要有口语交际的实践。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人的听说实践。口语交际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这是由课程“关注全体”的理念决定的。口语交际教学是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目标。当前,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只关注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明星学生”,课堂变成这些“明星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其他学生丧失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和平台,这违背了语文课程“关注全体”的理念,应当予以纠正。第二个层次是同桌之间的听说实践。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围绕交际任务开展会话,在角色体验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以前面采访为例,同桌之间要展开听与说的口语交际的实践训练,左边的同学扮演校长,右边的同学扮演记者,双方展开对话,对话结束后角色轮换,再展开对话。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体会两个角色不同的话语风格,既提高了应对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在对话的过程中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第三个层次是小组内的听说实践,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小组为了完成交际任务,会一起研讨、交流、展示,在小组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既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也提高了合作能力。第四个层次是全班的听说实践,针对全班的听说实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用视频呈现的口语交际范例,让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模仿范例进行口语交际。二是在全班同学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让部分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全班的听说实践,既为口语交际提供了范例,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
(四)多元评价,积极引导
多元评价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能够让被评价者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合理性。”[67]在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
教师的评价既有利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也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综合地评价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表现。“教师的评价往往占有主体性的地位,这样的评价的确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教师是口语交际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且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评价经验,也比较熟悉评价的理论和依据。”[68]还要注意过程性的评价,“从表达应对能力、举止仪态的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参与积极性、思维的敏捷性等方面综合考量。”[69]过程性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与学的活动。“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70]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71]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口语交际中的优点,正视自己在口语交际中的不足,有利于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学生与学生互评的过程相比教师评价学生更轻松自在,也更有交际的意味。生生互评虽然不能像老师那样,对评价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观察、互相探讨,加深了对口语交际的认识,生生之间的互评其实是评价层面的口语交际,别人的问题也许正是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72]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有利于评价者加深对口语交际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评价者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既有利于正确评价同伴的口语交际水平,也有利于同伴之间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
积极引导指的是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法知识的引导。当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提供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困难,达成学习目标。二是思想的引导。教师要紧扣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题,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意识,进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