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视听资源

二、视听资源

视听资源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听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音乐、电影、微视频、抖音等资源。视听资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些资源具有娱乐性的特点,既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视听资源的形象性和情感性能增强学习材料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情感熏陶,在情绪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二是有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这些资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视听资源把画面和声音结合在一起既作用于视觉、听觉,又作用于心灵,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视听资源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视听资源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经典的电影电视资源

如:《阿诗玛》《五朵金花》《红河谷》《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嘎达梅林》《都是一家人》《深耕》《乌鲁木齐的天空》《锡林郭勒·汶川》《塞上风云》《花腰新娘》《西藏往事》《黑骏马》《买买提的2008》《厉害了我的国》等作品。《乌鲁木齐的天空》讲述的是刘沛和贾如云两人在经历重重困难相互扶持携手一生的故事。影片展示了新疆各族民众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维系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该片以乌鲁木齐一个多民族聚居大院半个世纪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民族关系的融洽,描绘了一幅民族团结的和谐画卷。影片摒弃了过去一些文艺作品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手法,把概念意义上的民族关系还原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关系,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真善美。通过小院里各民族之间和平相处的“小”场景,生动表现出各民族之间形同大家庭成员般相处的新时代社会关系本质的“大”概念。[23]《锡林郭勒·汶川》讲述的是2007年“五一”长假期间,四川省汶川县小学教师赵广新携妻子和十岁的儿子豆豆来到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与牧民布仁一家相识。临走前,赵老师邀请布仁一家于第二年,即2008年“五一”长假期间到他家做客,布仁一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布仁怀着急迫的心情,带着全家和牧民们的重托只身前往汶川探寻可以说仅仅是一面之交的朋友。然而不幸的是,赵老师一家三口却在地震当天遇难了。让妻子、儿子和牧民们没想到的是,布仁回到草原时却领回了一个与豆豆年龄相仿的男孩,一个失去了亲人的地震孤儿。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一次重大的灾难,是对中华民族勇气和信心的一次严峻考验,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甘共苦、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灾难面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影片把故事放在这样一个大灾难为背景下就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厚重感、时代气息,非常有现实意义。[24]《塞上风云》讲述蒙古族青年迪鲁瓦、金花与汉族青年丁世雄抛却个人情感恩怨,联合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是一部表现民族团结抗日的优秀影片,故事曲折动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当时较好的水平。影片所表现的加强民族团结、共同抗日的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各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也揭示了争取民族解放与反对阶级压迫斗争的一致性,继承与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爱国主义电影的传统。它通过爱情纠葛、民族矛盾、敌我斗争的有机糅合与交错发展,塑造了一批爱国的蒙古族、汉族两族青年形象。影片的主题歌对深化主题起了很好的作用。导演成功地体现了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25]这些影片都表现了各族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学生在观看这些影片时会受到影片主题的熏陶感染,进而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意识,这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

(二)抖音微视频或其他微电影

像《民族团结一家亲》微电影以及抖音里面的微电影“希望”系列以及《你好,请说普通话》《民族团结进步大家说》《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微视频》《同心铸同乐》《红石榴籽》《我们都是一家人》《守诺》《我的山歌弹唱》《石榴花开》等视频。抖音微视频或其他微电影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欣赏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获得知识的比例,视听占94%,其中视觉占85%。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抖音微视频或其他微电影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以大爱诠释人间美好》讲述了哈萨克族夫妇收养汉族姑娘的故事。汉族姑娘李菲尔出生在新疆温泉县,5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法照看孩子,哈萨克族教师依力斯巴依·比来力收养了她,并视如己出,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夫妻俩记得清清楚楚。如今孩子14岁了,正在读初中,他们还会带着孩子去看望孩子的亲生母亲。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巴依卡是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出生,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我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线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巴依卡一家三代均为边防官兵义务当向导巡边守边70余年,因路途险峻,只能靠牦牛当向导,他家有10多头牦牛也因此献出了生命。巴依卡2001年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的接力棒为边防部队当义务巡逻向导,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26]新华网的评论是: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他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扎实工作、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鲜明体现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27]《刀山火海我不抖,一声兄弟一起走》讲述的是新疆小哥帮助江苏兄弟免费“代驾”回老家的故事。40岁的赵序磊与维吾尔族兄弟买买提·努尔冬、曼苏尔·帕塔尔是好朋友,赵序磊在卸货时发生意外,左眼失明,在新疆举目无亲的他打电话给曼苏尔·帕塔尔,曼苏尔·帕塔尔立即放下手里的事,陪着赵序磊到医院检查并办理住院手续,过了一段时间,赵序磊决定到北京继续治疗,如何把货车开回老家却让赵序磊犯了难。买买提·努尔冬、曼苏尔·帕塔尔知道赵序磊的困难后决定帮助赵序磊把车开回江苏,他们用了8个白天7个夜晚才将货车顺利送回江苏。这个视频生动阐释了“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意识。《居曼尼亚孜在泉州用善良收获友谊》讲述的是福建省泉州市见义勇为模范居曼尼亚孜的先进事迹。在泉州海滩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青年居曼尼亚孜看见一女孩落水后漂浮在海上,立即飞向沙滩,毫不犹豫跳海救人,在众人的合力帮助下,女孩被救上岸并脱离了生命危险。被表彰后居曼尼亚孜的事迹也引发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们之所以关注他,是因为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美好品质。

这些抖音视频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一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各族人民一家亲”的信念,以上四个视频均体现了各族人民互帮互助的兄弟情谊。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巡边,守卫国土,这种朴素而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买买提·努尔冬、曼苏尔·帕塔尔身上体现了乐于助人、行侠仗义的传统美德;巴依卡身上体现了为国尽忠、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依力斯巴依·比来力身上体现的是仁爱为本、扶危济困的美德。这些人物身上的精神和美德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