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出血
1.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多因鼻腔局部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出血部位大多数在鼻中膈前下部的易出血区,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青年人虽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见,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
护理小贴士
(一)日常照护
1.衣着护理
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引起鼻炎、鼻窦炎等。
2.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进食富含维生素K、E和C等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荠菜、芹菜、马兰头、莲藕等。避免食用含水杨酸的食物,如番茄、杏、葡萄、橘子等,其内含类似阿司匹林的水杨酸抗凝物质,食用后易致出血。
鼻出血
(2)多食花生、红枣对体虚流鼻血者有利。
(3)在出血期间饮食不宜过热,应放至温凉后再进食,禁食一切辛辣煎炸及酒等刺激物,虾、雄鸡等应忌食。
(4)气候干燥时,要多喝水。
3.环境
避免鼻外伤。不要在过于干燥、温度较高及灰尘较多的环境中呆太长时间。
4.休息与活动
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0—15°,偏向出血侧,有利于血液流出。
(二)对症护理
1.鼻出血的护理
(1)出血量较少时应坐下来,全身放松,用手指压着鼻子中部5—10分钟(利用鼻翼压迫出血区);用口呼吸;头部尽量保持直立位,头低可引起头部充血,头仰可使血液流下咽部;口中的血液应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2)用浸有冷水或冰水的毛巾敷在前额、鼻根等部位,可使鼻内小血管收缩而止血。
(3)出血较多时可用比较清洁的纱条、棉花等填塞在鼻腔内,如果能蘸一些麻黄素、肾上腺素(高血压病人不能使用)或云南白药等,效果会更好。不要用草纸等多纤维质的东西堵塞鼻腔,否则会因鼻中留下的纤维质引起再度出血。
(4)还可尝试以下方法:如双鼻腔流血,病人可将双手举起;如左鼻腔流血,将右手举起;如右鼻腔流血,将左手举起。
(5)鼻出血时宜测量脉搏、血压。如果出血量多或怀疑病人出现休克时(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可采取平卧位或平卧头低位,并立即呼叫120,同时仔细观察呼吸、脉搏的变化。
(6)简易止血方法
①指压法:适用于鼻中膈前部小血管破裂所致的鼻出血,或临时急救用。用手捏紧双侧鼻翼,压迫鼻中膈前部。
②引导法: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把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
③吹鼻法:将田三七末、云南白药等药物末吹入鼻腔,粘于出血处。
④滴鼻法:用1%麻黄素溶液2—3滴滴鼻。
⑤冷敷法:鼻部用冰块、冰袋冷敷,可促进血凝,以达到止血、止痛的目的。冷敷时,要观察病人皮肤颜色及感觉,如有变色或病人有麻木感时应停止使用。
指压法
2.鼻腔填塞的护理
(1)体位: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减轻局部组织水肿,缓解疼痛,以利于呼吸。
(2)双侧鼻腔填塞的病人,因张口呼吸使吸入的空气得不到充分的湿化及温化,且口腔唾液挥发较快,应多次少量饮水以减轻口、咽部干燥。
(3)观察病人有无咽痛、耳闭、耳痛、吞咽痛及发热等症状。
(4)注意固定后鼻孔填塞物标志线是否牢固,防止填塞物脱落至咽喉部引起窒息。
(5)注意口腔卫生,睡前、餐前、餐后用朵贝氏液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
(6)局部肿胀疼痛且出血时可做冷敷,以缓解疼痛及止血。
(7)遵医嘱使用镇痛、润喉药物。
症状勤观察
1.观察鼻出血的部位
儿童和青少年出血多在鼻腔前部,中老年病人出血多在鼻腔后部。局部原因引起者多为单侧出血,全身性疾病引起者可双侧或交替性出血。
2.观察出血量及伴随症状
短时间内成人失血量达500毫升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在500—1000毫升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等症状;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3.鼻出血伴有其他部位黏膜和皮肤出血者,存在出血倾向。
用药小锦囊
1.常见药物
成人常用的有麻黄素滴鼻剂、肾上腺素滴鼻剂、薄荷油滴鼻液、红霉素眼膏等局部用药。如有高血压时应使用降压药。
2.常见药物的副作用
止血药物对凝血功能有影响;抗生素引起皮疹、过敏性休克;对心脏、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等。
3.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1)高血压病人禁用肾上腺素、麻黄素滴鼻液,以免血压升高。鼻腔内滴麻黄素不宜超过3天。
(2)止血药物在出血停止后不宜长期使用;使用抗生素注意病人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发现皮疹,应停止使用该类药物。
(3)当鼻血被控制后,在鼻内涂红霉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软膏、维生素E软膏。每天涂2—3次。维生素E软膏可促进伤口愈合,而抗生素软膏可以消炎。
(4)由黏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可用薄荷油滴鼻液,滴药时将药液顺着鼻孔内侧慢慢流下,起到润滑鼻中膈黏膜的作用。
(5)鼻滴药法:滴药前先分别擤出每一侧鼻内分泌物。仰卧,肩下垫枕(或取坐位,紧靠椅背),颈伸直,头后仰,颏尖朝上,每侧或患侧滴入药液2—3滴。
仰卧滴鼻药法
心情巧放松
当出血较多时,家人或照护者千万要镇静,注意安抚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病人自己可做深呼吸(缓慢而深地呼吸,吸气动作尽量要慢,最好能持续3秒以上,直至无法再吸气后再缓慢地呼气),以充分放松自己。
就诊有诀窍
1.初诊
经常鼻出血或出血量较大的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全身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如鼻腔肿瘤、高血压、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2.复诊
鼻腔用药物局部烧灼止血的半个月后复查,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的应48小时后复查。
3.急诊
如果出血量多或怀疑病人出现休克时(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
预防早知道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血液病、鼻炎、鼻窦炎等。
2.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
3.保持大便通畅,适量多进食富含粗纤维和水分的食物。在日常餐饮中补充足够量的植物油脂类食品,如黑芝麻、香蕉、蜂蜜等。防止用力排便时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
4.合理饮食
(1)以低脂低盐饮食为宜,还可选用以下中药食疗方:
①鲫鱼石膏煲豆腐:鲫鱼1条约150克,豆腐200克,生石膏30克。将鱼宰好洗净后,与豆腐、石膏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煲1小时,以盐调味即可食用。幼儿可只饮汤不吃渣,以防鱼骨哽喉。此方有清肺热、降胃火、止鼻血的功效。
②鲜藕汁饮:鲜藕300克洗净,磨烂挤汁约50—100毫升;每次50毫升,用少量白糖调匀,炖滚后服。可清热解暑、凉血止血。
③黄花菜瘦肉汤:黄花菜30克(干品,浸泡洗净),瘦猪肉100克,蜜枣2枚,同入锅内,加水适量慢火1小时,以盐调味后食用。有清热平肝、润燥、止鼻血之效。
④阿胶炖瘦肉:阿胶6克,瘦肉30克(切片),同放碗内,加适量开水,加盖隔水炖1小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有滋阴养血、止鼻血功能。
(2)补充铁质
容易甚至经常流鼻血者,不妨考虑补充铁质,以帮助体内造血。
(3)补充维生素C
胶原蛋白是维持身体组织健康所必需的物质,而维生素C是形成胶原蛋白所必需的物质。上呼吸道组织里的胶原蛋白帮助黏液附着于适当的场所,使鼻窦及鼻腔内产生一层湿润的保护膜。
(4)补充维生素K
维生素K是正常凝血作用所必需的物质。其来源有苜蓿、海带及所有深绿色叶菜类。
(5)多饮水,尤其在干燥天气。
5.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
6.勿用力擤鼻,不要挖鼻,避免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