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斜视

32.斜视

在异常情况下,双眼运动不协同,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称为斜视,通常又称为“斗鸡眼”。斜视是儿童中较常见的眼病。不仅影响容貌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正常视力和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导致弱视和立体视觉的障碍,给病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全国儿童斜视的患病率约1%。

护理小贴士

(一)日常照护

1.术前护理

(1)衣着护理:儿童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容易着凉感冒。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2)饮食护理:指导病人进食富含维生素A、B、C和胡萝卜素的食物,高蛋白、矿物质食物,蔬菜及水果。

(3)注意用眼卫生,详见“近视眼”的相关症状护理。

(4)术前2天开始点抗生素眼药水,每天4次。

(5)做好病儿的心理护理,减轻孩子的紧张、恐惧感。

2.术后护理

(1)病儿家属应学会正确使用滴眼液的方法:用手指轻拉病儿的下眼睑,充分暴露下结膜囊,将药液滴于结膜囊内,将上眼睑提起,使结膜囊内充盈药水。

img29

正确滴眼药水

(2)按时点眼药,保持眼部卫生,勿让病儿用手抓眼或揉眼。

(3)病儿洗澡时,避免水溅入术眼,防止感染。

(4)家人及照护者应勤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以免指甲刺伤病儿眼部。

(5)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

(6)对有屈光不正的病儿,术后需及时配镜治疗。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儿童,术后需继续戴镜矫正部分斜视。如有弱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训练,应在出院后1月回院复查。如出现眼红加剧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二)对症护理

1.疼痛的护理

(1)嘱病儿闭目休息,尽量少转动眼球,以免影响愈合。

(2)不要用力挤眼及用手压迫术眼,避免头部用力及碰伤。

(3)用讲故事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4)耐心安抚病儿,减轻身体不适,避免哭闹,预防因哭闹挣扎而造成肌肉缝线撕裂。

(5)对于害怕术眼疼痛不愿睁眼的病人,应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心理护理。

2.复视的护理

(1)斜视手术后,有少数病人可出现复视,大多数病人的复视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最快的可在术后一至数周内消失,家长不必担心。

(2)鼓励病儿主动看清晰的物像,不要刻意去寻找复像。

(3)术前为异常视网膜对应的病儿,手术矫正斜视后,眼位矫正,但视网膜对应关系还没有随之调整,所以从感觉上仍有复视。绝大数都能通过视网膜对应的正常化或形成单眼抑制,使复视消失。儿童可以在术后通过功能训练,帮助消除复视。

(4)融合无力性复视:因为双眼融合范围小(即双眼单视的范围很小),这种复视也可通过同视机训练得到改善。

(5)家人或照护者应注意防止孩子在活动时摔跤,特别是在病儿复视消失前。

症状勤观察

1.孩子出生睁眼后,家人或照护者应注意观察其两眼眼球是否对称。

2.孩子长到5—6个月,被抱起来看东西时,家人或照护者观察小儿有无两眼球活动不同或歪头现象,观察其两眼眼球是否对称;2—3岁时观察小儿有无两眼眼球位置不对称现象。

3.斜视应早发现,早治疗,根据斜视类型选择手术时机。

用药小锦囊

1.常用药物

阿托品眼膏、典必殊眼液、妥布霉素眼液、氧氟沙星眼膏。

2.常用药物的副作用

出现视力模糊、面色潮红、激素性青光眼等现象。

3.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1)见“白内障”用药的相关内容。

(2)使用典必殊眼液过程中应该进行常规的眼压监测。

(3)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心情巧放松

1.自卑心理的护理

(1)鼓励病儿经常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并在交际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不但能使病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孩子无论在哪方面稍有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与奖励,逐步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

2.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斜视与弱视的预防治疗是个长期坚持训练与复查的过程,许多斜视病儿家长认为做完手术就是治疗的结束,对进一步配镜、训练、复查,重视不够,所以,家长和病儿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坚持长期治疗、训练,逐步让病儿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正确用眼,按要求配镜训练,定时复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就诊有诀窍

1.初诊

(1)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2)注意孩子有无视物歪头、眯眼或贴得很近的现象,一旦发现,应尽早检查确诊。

2.复诊

(1)手术后一般1月复诊,以后根据视力、眼位以及双眼视情况决定复诊间隔时间。

(2)斜视儿童戴镜后,要坚持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戴镜后斜视度的变化及视力提高情况,以便医生随时了解治疗效果,根据病儿的变化情况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度数。

预防早知道

1.预防先天性斜视因素

先天发育异常、产伤、新生儿疾病是其主要原因。孕期母体发热、患风疹、营养不良、不全流产也可致胎儿眼神经、眼外肌发育障碍而形成先天性斜视。因此,对上述因素应积极防治。

2.预防新生儿、婴幼儿疾病

新生儿发热及婴幼儿时期某些发烧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也可导致斜视。

3.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1)从婴儿期就要多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很多家长习惯于在儿童床前或者是儿童推车的上方悬挂彩色的物品,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要经常更换悬挂点,调整悬挂的距离、方位,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注视一个地方。

(2)每天不能让孩子看电视时间太久,尽量为孩子安排更多的娱乐活动,比如画画、听故事、外出活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把电视作为唯一的娱乐工具,孩子要看的节目结束后,立刻关掉电视,不要坐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按着遥控器。

(3)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

(4)幼儿不要玩细小的玩具,选购少儿读物时一定要保证图片、文字印刷清晰,不要躺着看书,照明灯光要适度,光线不要过暗但也不要刺眼,不要在阳光直射下看书。

4.注意科学的营养膳食,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及蛋白质,多吃些粗粮,少吃糖果,使孩子眼球及其肌肉能得到平衡的发育。

5.善于早期发现异常,如孩子阳光下一侧眯眼视物、歪头、视物过近等。

6.早期治疗弱视。因弱视和斜视可以相互影响。只有提高弱视眼视力,早期治疗弱视,才能预防斜视。

7.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患近视或远视的儿童,宜及早散瞳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