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鼻疖
4.鼻疖
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单侧性,有时也可发生于鼻翼处。多因挖鼻、拔鼻毛等因素造成鼻部皮肤损伤,继发细菌感染而成。慢性鼻前庭炎易继发鼻疖;糖尿病病人及一般抵抗力低下者也易患此病。
护理小贴士
(一)日常照护
1.衣着护理
注意保暖,防止抵抗力降低。
2.饮食护理
(1)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忌食辛辣、厚腻及海鲜等刺激食物,如螃蟹、狗肉、鲈鱼等,禁烟酒。
(3)多食蔬菜、水果及清淡饮食,如绿豆汁、海带汤、冬瓜苡仁汤。
3.环境
注意温度、湿度,不宜过热或过冷,以免造成鼻部不适,不要在过于干燥及灰尘较多的环境中呆太长时间。环境宜清爽洁净、安静通风、光线柔和,注意周边环境,避免撞击患部。
4.休息与活动
多休息,忌剧烈劳动或运动,特别是低头位工作。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慢性病例和屡发者应排除糖尿病影响,并加强营养和锻炼。
(二)对症护理
1.疖未成熟者,局部热敷,每日数次。
2.可做氦—氖激光局部照射、超短波、透热疗法等理疗促进疖肿消失、消肿并可止痛。
3.患处敷10%鱼石脂甘油,使其穿破,压力减轻后,疼痛可减轻。
4.鼻疖一旦形成,严禁挤压,对未成熟者忌切开,以免炎症扩散。
5.注意鼻部清洁卫生,少挖鼻、拔鼻毛。
6.剧痛者遵医嘱可适当服用镇痛剂。
症状勤观察
1.观察局部是否有胀痛、灼痛、红肿、脓栓等症状。
2.观察是否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头剧痛、患侧眼睑及结膜水肿、眼球突出等严重的颅内并发症症状。
用药小锦囊
1.常见药物
(1)局部用药:2%碘酊、鱼石脂软膏、百多邦软膏等局部消炎药。
(2)全身用药:病情严重的应全身使用抗生素类药如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类等药物。
2.常见药物的副作用
出现皮肤刺激、过敏反应。
3.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1)患鼻疖时,如果没有全身症状,一般只需局部用药、理疗;合并有全身症状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全身加用抗生素。
(2)局部用药时,不宜用于破损皮肤,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部位黏膜(如口腔)等。
(3)鱼石脂软膏、百多邦软膏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日,碘酊连续使用不超过3—4日,长期大量涂抹碘酊可引起皮肤“碘烧伤”导致脱皮。
(4)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
(5)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发生皮疹等过敏反应时应停药。
(6)药物应小心存放在儿童不能触到的地方。
(7)碘酊不得与碱、生物碱、水合氯醛、酚、硫代硫酸钠、淀粉、鞣酸同用或接触。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碘酊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心情巧放松
患者由于鼻部红肿,担心会有疤痕,照护者应告知其及时诊治一般不会遗留皮肤疤痕,对反复复发的患者应引导其主动采取自护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战胜疾病。
就诊有诀窍
1.初诊
病人鼻部红肿、热、疼痛时应及时就诊。
2.复诊
按医嘱定期复查。
3.急诊
病人出现畏寒、高热、头痛等症状应紧急就医。
预防早知道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保持开朗乐观心态。
2.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夏季,勤换衣裤,勤洗澡、洗头、理发,防治疖,防止感染,老年人及糖尿病病人尤为注意;保持皮肤完整,避免针尖、竹木、鱼骨刺伤皮肤。
3.鼻子上长粉刺和痤疮时,不要用手搔抓,防止感染。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如搔抓、热水烫洗、肥皂擦洗)和易过敏物。
4.戒除挖鼻、拔鼻毛的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各种鼻病,保持鼻部清洁。
5.患本病时应避免撞击患部,切忌挤压;未成熟者忌行切开,否则将使感染扩散。
6.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7.一旦出现皮肤感染或破损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