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鼻窦炎
2.鼻窦炎
鼻窦炎多指化脓性鼻窦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和急性卡他性炎症,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的并发症。慢性鼻窦炎为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窦口的引流和通气障碍是引起鼻窦炎发生的最重要机制。
护理小贴士
(一)日常照护
1.衣着护理
衣着要适度,既要避免受风寒,又不要穿戴过厚。天冷时可戴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刺激。
2.饮食护理
(1)要注意少吃酸、辣、腥的东西,不要偏食,多饮水。
(2)病人应多吃全谷类、豆类和坚果等食物,以摄取维生素B,还要摄取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葵花子、种子油)以增强免疫功能。
(3)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不是其汁液)、葡萄特别有益,因为它们还含有生物类黄酮,这种物质配合维生素C可保持微血管的健康,并且有消炎作用。
(4)多吃治鼻塞的天然的鼻部血管收缩剂,如大蒜和洋葱,可生吃,也可在烹调时加入熟吃,新鲜的大蒜效果较好。姜及调味品中的丁香、肉桂等也有减轻鼻塞的作用。
3.休息与体位
严重鼻塞时取半坐卧位,可减轻鼻腔、鼻窦黏膜的充血、水肿,有利于鼻腔分泌物的引流,改善其通气功能。在全身症状发作期间,应注意休息。
4.环境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最好设置在24—26℃,以防室内外温差过大;在早晚气温较低时,注意开窗通风换气;避免烟雾、粉尘刺激。
(二)对症护理
1.头痛的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室内光线柔和。
(2)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境,减少躁怒情绪。
(3)头痛时可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等。
(4)观察头痛的部位、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体位是否有关系。
(5)可按头痛的部位给予按摩治疗,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后顶痛可取风池、外关等穴位。
(6)头痛厉害时可按医嘱内服止痛片,但不宜长期服用,禁止自购止痛药随便服用。
2.鼻塞的护理
(1)严重鼻塞影响鼻腔通气功能时,可张口呼吸,睡眠时,在嘴唇上盖一湿润的纱布,湿化吸入的空气,以减轻口腔黏膜干燥引起的不适。
(2)每次进食后用清水或漱口液漱口,每天2—3次,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及致病微生物,去除口臭,预防口腔感染。
(3)遵医嘱局部鼻腔用药。对婴幼儿鼻塞,只能使用3%—3.5%的高渗盐水,不可用其他滴鼻药。
(4)如果是因鼻孔中有异物堵塞,千万不要将异物往里推,应去医院请医生取出鼻内异物。
(5)如鼻腔分泌物干结则应先向鼻孔内滴入一滴温开水或生理盐水,等干结软化后用五官科专用棉签伸入鼻腔,顺时针方向旋转取出鼻腔干结的分泌物。
(6)鼻塞简易治疗法:
①煎熏法:将葱白一小把或葱头(洋葱)3—4个切碎煎汤,用鼻吸热气,或将食醋烧开吸醋气,疗效都较好。
②填充法:将葱白捣烂取其汁渗入药棉内,将药棉塞进鼻孔,或将大蒜瓣1个削成比鼻孔稍小的圆柱形,用薄层棉花或纱布包好塞入鼻孔,效果也不错。
③侧卧按摩法:左侧鼻塞向右侧卧,右侧鼻塞向左侧卧,用双指夹鼻按揉双侧迎香穴1—2分钟。
④热敷法:用热毛巾敷鼻,或用电吹风对着鼻孔吹热风,吹双侧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鼻塞可解。注意电吹风不能离鼻孔太近,避免损伤。
⑤改变体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婴儿,婴儿鼻塞时,常哭闹不停,这时将婴儿竖直抱起,很快能使婴儿安然入睡。
3.流涕的护理
(1)婴幼儿流鼻涕时可以用柔软的手绢将鼻涕擦干净,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皮肤。
迎香穴
(2)不要将鼻涕吞到肚中,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3)擤鼻时,按住一侧鼻孔,一侧一侧地擤。同时要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否则鼻腔内脓涕可进入副鼻窦内或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4)遵医嘱鼻腔点药,每天3次,每次2—3滴。
(5)鼻涕过多的副鼻窦炎,可到医院接受正负压置换疗法或上颌窦穿刺治疗等。
(6)正负压置换疗法的配合:在进行正负压置换疗法时不需麻醉,不用禁食。可采用仰卧垂头位。
①治疗前病人先擤净鼻涕,如鼻涕黏稠不易擤出,可先予盐酸羟甲唑啉喷鼻剂喷鼻后再擤出。
②治疗前病人要训练正确配合发音与换气,练习连续发“开”的声音。
③处于鼻炎、鼻窦炎急性期或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发作期,鼻内肿瘤及鼻出血未愈,以及有高血压、心脏疾病、血液病等全身疾病的病人,则暂缓或禁用此法。
④治疗毕嘱病人保留体位5分钟后再坐起,如有部分药液流至咽喉使病人口苦,嘱其不必紧张,可吐出或用水漱口。
⑤治疗时出现疼痛不适或鼻出血者,应平卧休息及进行止血处理,待观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休息3—5天后再继续治疗。
⑥在治疗后1小时内,不宜用力擤鼻或做低头运动。
症状勤观察
1.全身情况
是否因继发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而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或精神不振、头昏易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症状。慢性鼻窦炎既往有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病史,有慢性炎症疾病(如牙源性上颌窦炎)。
2.局部情况
是否有持续性鼻塞;是否流脓涕且量多,难以擤尽,脓涕中是否带血,脓涕有无臭味;是否有头痛、嗅觉障碍症状;局部是否有红肿压痛。
3.急性鼻窦炎各鼻窦引起的头痛和疼痛的特点
(1)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或上列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
(2)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反射至头顶部。前组筛窦炎的头痛有时与急性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则与急性蝶窦炎相似,疼痛位于枕部。
(3)急性额窦炎:前额部痛具有周期性,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
(4)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
4.慢性鼻窦炎头痛情况
头痛不定。即使有头痛,亦不如急性鼻窦炎者严重,一般表现为钝痛和闷痛。头痛的特点有:
(1)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
(2)多有时间性和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且常为一侧,如为双侧者必有一侧较重;前组鼻窦炎者多为前额部痛,后组鼻窦炎多为枕部痛。
(3)休息、滴鼻药、改善引流、鼻腔通气后头痛减轻。咳嗽、取低头位或用力时因头部静脉压升高而使头痛加重。吸烟、饮酒和情绪激动时头痛亦加重。
5.儿童鼻窦炎的病情观察
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与成人不尽相同。各窦之发病率与其发育先后不同有关;上颌窦和筛窦较早发育,故常先受感染,额窦和蝶窦一般在2—3岁后才开始发育,故较迟受感染。
(1)急性鼻窦炎:早期症状与急性鼻炎或感冒相似,但全身症状较成人明显。除鼻塞、脓涕多外,可伴发热、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拒食甚至抽搐等表现。常伴有咽痛、咳嗽,也可伴发急性中耳炎、鼻出血等;较大儿童可能主诉头痛或一侧面颊疼痛。
(2)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或经常性鼻塞,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频发鼻出血。病情严重和病程迁延者可表现有精神不振、食纳差、体重下降或低热等症状,甚者可能继发贫血、风湿、关节痛、感冒、胃肠或肾脏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由于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导致病儿颌面、胸部以及智力等发育不良。
(3)化脓性鼻窦炎头痛的规律
①急性上颌窦炎: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侧尖牙窝处,有时可出现同侧面颊和牙齿的阵发性神经痛,同侧前额、眉根和眼球后疼痛,但无额窦底部及前壁明显压痛和叩击痛。头痛晨起轻,午后或久坐时加重,这主要是因为上颌窦内经过半天的时间,脓液平面到达自然孔开始流出,刺激开口而发生头痛,直到卧床半小时后,头痛减轻。
②急性额窦炎:头痛具有明显的定位性和时间性。头痛部位常在前额部,且呈周期性发作。头痛在上午起床后开始,逐渐加重,中午最剧烈,午后逐渐减轻,夜间可完全消失,次日疼痛如故。这是由于窦腔分泌物一夜间的潴留,压迫窦腔黏膜而产生反射性疼痛。其头痛多因感冒而起,患侧前额底及眼眶上部有压痛及叩击痛,一般不放射至头颅他处,外来刺激对疼痛无影响。
③急性筛窦炎:前组筛窦炎疼痛多在鼻根部与内眦间,后组筛窦炎疼痛可反射至头顶部和眼球后,甚至枕部疼痛,眼球活动时疼痛加剧。头痛呈周期性,晨起较重,午后减轻,其程度中等。有时可出现眼内直肌痉挛现象,内眦部可有压痛。
④急性蝶窦炎:由于蝶窦深隐,不易感染,所以急性蝶窦炎临床少见。头痛位置多在头顶和枕部、眼球后,有时放射到乳突部。伏案低头时,因脓液压力全部施加在自然孔之上,故出现头痛或头痛加重症状,而在站立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用药小锦囊
1.常用药物
(1)全身用药:多为抗生素类药如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类等及抗组胺药如开瑞坦等,纤毛功能恢复剂如吉诺通等。
(2)局部用药:盐酸羟甲唑啉喷鼻剂、3%—3.5%的高渗盐水、辅舒良喷鼻剂、雷诺考特喷鼻剂、伯克纳喷鼻剂等。
(3)中成药:胆香鼻炎片、鼻渊丸、苍耳子鼻炎胶囊、鼻通丸、鼻渊舒口服液等。
2.常用药物的副作用
肾脏损害、肝脏损害、药物性鼻炎、过敏反应以及抗过敏药物引起的困倦等。
3.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避免形成慢性鼻窦炎。
(2)应用鼻部血管收缩剂1%麻黄素(但儿童一般不用麻黄素,而用3%盐水)和消炎药,改善鼻腔通气,利于鼻窦内分泌物引流和杀菌消炎。用鼻部血管收缩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鼻剂时,应注意用药时间一般不要超过7天。儿童用药浓度一定要相应减低,否则可能会导致药物性鼻炎。
(3)抗过敏药物可使病人困倦,不宜骑车、开车及从事其他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4)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在药店给孩子买滴鼻液和吃消炎药。因为药店通常卖的是成人浓度的药品,并不适合小儿。
(5)鼻腔内点药的注意事项
①滴鼻药使用之前,应先擤除鼻内分泌物。擤鼻时要注意不要紧捏双侧鼻孔用力擤,这样会将鼻涕经咽鼓管压向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每次应先滴血管收缩药,然后再滴抗生素。滴鼻药时,应将头部充分后仰,以利于药液流入鼻窦内。
②鼻部喷药法:第1次喷药前需上下摇动药瓶,然后同时上下按压瓶颈和瓶底,直至能顺利喷出药液。以后每次使用前均需将药液摇匀,将喷嘴平行伸入前鼻孔少许,再将喷嘴朝向鼻外侧壁,趁吸气时将药液喷出,根据医嘱每次每侧鼻孔1—2喷,每天1—2次。
③仰卧垂头位滴鼻药:轻轻擤出鼻内分泌物或洗鼻以后,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仰,悬于床缘,或肩下垫枕,与身体平面呈90°直角,前鼻孔向上,以免药液流入咽部。然后每侧鼻腔内滴药2—3滴,5分钟后可坐起。
④坐位滴鼻药:病人取坐位,靠椅背,头尽量后仰,然后滴药。此法对伴有急性中耳炎及卡他性中耳炎的病人更适合,可以使药液进入鼻腔后段咽鼓管的开口处。
⑤侧卧位鼻滴药法:嘱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向下,将药滴入患侧鼻腔内,每次2—3滴,5分钟后可坐起。
心情巧放松
1.成年病人鼻塞时往往伴随头痛,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非常痛苦,因此感到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家人及照护者应关心、体贴、理解病人,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消除焦虑、悲观的情绪,这样有利于促进病人睡眠,增加食欲,增强体质,提高组织的修复能力。
2.患有鼻窦炎的儿童和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失眠、头疼、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因为流鼻涕受到同学们的耻笑,形成精神压力,造成学习成绩下滑,而且慢性鼻窦炎还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鼻腔和身体很多器官是相通的,所以很容易使炎症蔓延到其他地方,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咽炎、中耳炎、哮喘等,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家长或照护者要帮助病儿克服焦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给予全身心的关爱,使儿童鼻窦炎经适当治疗后得到康复。
就诊有诀窍
1.初诊
经常鼻塞、头痛,可能系鼻窦内分泌物引流不畅,应及时就诊。儿童鼻窦炎的症状和体征与普通的感冒症状相似,诊断有一定困难,具有以下特征应想到鼻窦炎的可能,及时到耳鼻喉科应诊:
(1)感冒症状持续10天以上。
(2)每年多次患上呼吸道炎症,发热,伴有脓性鼻涕。
2.复诊
(1)进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为了能使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症状消失,还必须继续遵医嘱进行系统的内科治疗,并定期鼻腔清理。近期随访不少于6个月,长期随访1年以上。
(2)儿童经医生诊断合并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者,要定期复查,争取尽早行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
(3)儿童鼻窦炎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只有经过正规治疗无效,病程在2—3年以上者,才考虑做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3.急诊
鼻窦炎合并发热、哮喘、中耳炎等应该看急诊。
预防早知道
1.增强体质,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致病微生物刺激鼻腔、鼻窦黏膜。
2.积极治疗全身疾病(贫血、糖尿病),防治扁桃体炎、咽炎等鼻窦邻近器官的炎症以及急性鼻炎(感冒)和牙痛,防止其蔓延到鼻窦,保持鼻窦的通气和引流。
3.注意饮食营养,严禁辛辣食品。
4.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
5.平时注意鼻腔卫生,注意擤涕方法,经常做鼻部按摩。
6.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