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眩晕

26.眩晕

眩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倾斜的平衡失稳,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运动错觉,是空间定向的错觉,即“真性眩晕”。眩晕病因上是由前庭半规管或前庭神经的病变所致,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也可见于娱乐活动中及乘车、船、飞机等情况。感觉自身在空间内转动者为主观性眩晕,感觉周围物体围绕自己在转动者为客观性眩晕。

img25

眩暈

护理小贴士

(一)日常照护

1.衣着要适度,注意防寒保暖。

2.饮食护理

(1)饮食要注意少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偏食。

(2)病人应多吃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

(3)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3.环境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最好设置在22—24℃,湿度55%—65%,注意开窗通风换气。

4.应注意安静卧床休息,不要过于操劳。

(二)对症护理

1.眩晕发作期中,患者应自选体位卧床休息。卧室须保持极度安静,光线尽量暗些,但空气要流通。戒刺激性饮食及烟、酒,饮食宜少盐。

2.消除紧张情绪,药物中毒引眩晕者立即停药,多饮水。

3.对于位置性眩晕患者,可加强前庭锻炼,注意精神调理,保持心情舒畅。在急性发作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切勿单独勉强起床走,以免发生跌倒意外。

4.护理者要照顾好患者的起居,要防止患者倾跌受伤。

5.略感头晕者可用清凉油抹太阳穴。

6.如眩晕症状持久不退,头痛加剧,应去医院治疗,遵医嘱使用止晕药。

症状勤观察

1.观察是否有全身情况

由于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出汗和无力等症状,以及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

2.从姿态、形体、面色等判断眩晕的程度

(1)步态平稳或轻度摇晃为轻度,需人搀扶或轮椅、躺平车为中重度。

(2)患者面色枯槁或面色无华之中见发亮为重度,口角歪斜、肢体颤抖或无力下垂或抽搐为急重度。

用药小锦囊

1.常用药物

(1)镇静安定药:如地西泮、苯巴比妥。

(2)抗胆碱止吐药:如溴丙胺太林。

(3)抗组胺前庭抑制药: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

(4)改善内耳循环药:如倍他司汀、烟酸。

(5)改善血循环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

(6)脱水、利尿药如呋塞米、甘露醇;激素类如地塞米松等。

2.常用药物的副作用

有嗜睡、面红、皮肤瘙痒、口唇麻木、皮疹等现象。

3.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1)使用扩血管药时要注意避免高空作业。

(2)成人收缩压小于100mmHg的患者慎用尼莫地平。

(3)起床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心情巧放松

眩晕常突发性起病,并反复多次发作,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较大的影响,常常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或自认为“残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家人及照护者应关心、体贴、理解病人,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消除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

就诊有诀窍

1.突然起病的旋转性眩晕伴或不伴听力下降、耳鸣、无血压改变者,应到耳鼻咽喉科就诊。

2.40岁以上不明原因的头晕或者伴有肢体麻木偏瘫者,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3.头晕伴有血压改变及头晕伴发热、出汗者应到内科就诊。

4.有心脏病史,出现眩晕伴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应到心血管科就诊。

5.头晕伴视力减退、眼前有飞蚊症状者,应到眼科就诊。

6.头晕伴面色苍白或皮肤有淤点、淤斑,应到血液科就诊。

预防早知道

1.对晕动病患者提前给予预防晕车、晕船的药物。

2.控制高血压,予以降压药等。

3.采取主动应对措施,即在飞行和潜水过程中,尤其在上升期间不断通过吞咽等动作平衡中耳的压力变化,使中耳腔难以建立较大的压力差。

4.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未愈参加飞行。

5.地面人员因眩晕而就诊者,注意询问是否有捏鼻鼓气动作等诱因。

6.当眩晕发作时,常有一些伴随症状出现,如: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脉搏增快等。而患者定向功能减弱,平衡功能障碍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极易摔倒,应注意防止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