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学说
大家知道,一切作物都是由野生植物经栽培、驯化而来。作物的起源与进化就是研究某种作物在何时何地、由什么野生植物驯化而来的,怎样演化成现在这样的作物的。研究作物的起源与进化对收集作物种质资源、改良作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作物的起源地是指这一作物最早由野生变成栽培种的地方。一般来说,在作物的起源地,该作物的基因较丰富,并且那里有它的野生祖先。所以了解作物的起源地对收集种质资源有重要意义。因而,一百多年来不少学者研究作物的起源地,形成了不少理论和学说。各个学说的共同点是植物驯化发生于世界上不同地方,这一点是科学界的普遍认识。
瑞士植物学家康德尔(Alphonse de Candolle,1806~1893年)在19世纪50年代之前还一直是一个物种的神创论者,但后来他逐渐改变了观点。他是作物起源研究的奠基人,他研究了很多作物的野生近源种、历史、名称、语言、考古证据、变异类型等资料,认为判断作物起源的主要标准是看栽培植物分布地区是否有形成这种作物的野生种存在。他的名著《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年)涉及247种栽培植物,给后人研究作物起源提供了典范。尽管从现在看来,书中引用的资料不全,甚至有些资料是错误的,但他在作物起源研究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康德尔的另一大贡献是1867年首次起草了国际植物学名规则,这个规则一直沿用至今。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年)在对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后,于1859年出版了名著《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以下几方面与起源和进化有关的理论:①进化肯定存在;②进化是渐进的,需要几千年到上百万年;③进化的主要机制是自然选择;④现存的物种来自同一个原始的生命体。他还提出在物种内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每种生物的生存与消亡是由它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决定的,适者生存。
苏联遗传学家瓦维洛夫(N.I.Vavilov,1887~1943年)不仅是研究作物起源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植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奠基人。他最重要的学说是作物起源中心理论。在1926年撰写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文中,他提出研究变异类型就可以确定作物的起源中心,具有最大遗传多样性的地区就是该作物的起源地。在《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一文中指出,主要作物有8个起源中心,外加3个亚中心,这些中心在地理上往往被沙漠或高山所隔离,它们被称为“原生起源中心(primary centers of origin)”。作物野生近源种和显性基因常常存在于这类中心之内。
英国遗传学家哈兰(Harlan)指出,瓦维洛夫所说的作物起源中心就是农业发展史很长,并且存在本地文明的地域,其基础是认为作物变异的地理区域与人类历史的地理区域密切相关。哈兰1992年根据作物进化的时空因素,把作物的进化类型分为以下几类:①土著作物,指那些在一个地区被驯化栽培,并且以后也很少传播的作物;②半土著作物,指那些起源于一个地区但有适度传播的作物;③单中心作物,指那些起源于一个地区但传播广泛且无次生多样性中心的作物;④寡中心作物,指那些起源于一个地区但传播广泛且有一个或多个次生多样性中心的作物;⑤泛区作物,指那些在广阔地域均有驯化的作物,至少其中心不明显或不规则。
郝克斯(Hawkes,1983年)认为,作物起源中心应该与农业的起源地区区别开来,从而提出了一套新的作物起源中心理论,在该理论中把农业起源的地方称为核心中心,而把作物从核心中心传播出来,又形成类型丰富的地区称为多样性地区。同时,郝克斯用“小中心”来描述那些只有少数几种作物起源的地方。

目前常用的一共有以下10个蔬菜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一个,中国中心。包括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是许多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大豆、竹笋、山药、草石蚕、东亚大型萝卜、牛蒡、荸荠、莲藕、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类、芥蓝、芥菜类、黄花菜、苋菜、韭、葱、薤、莴笋、茼蒿、食用菊花、紫苏等。该中心还是豇豆、甜瓜、南瓜等蔬菜作物的次生起源中心。
第二个,印度—缅甸中心。包括印度、缅甸和老挝等地,是世界栽培植物第二大起源中心,主要集中在印度。起源的蔬菜主要有茄子、黄瓜、苦瓜、葫芦、有棱丝瓜、蛇瓜、芋、田薯、印度莴苣、红落葵、苋菜、豆薯、胡卢巴、长角萝卜、莳萝、木豆和双花扁豆等。该中心还是芥菜、印度芸薹、黑芥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第三个,印度—马来西亚中心。包括印度支那、马来半岛、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及菲律宾等地,是印度中心的补充。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姜、冬瓜、黄秋葵、田薯、五叶薯、印度藜豆、巨竹笋等。
第四个,中亚细亚中心。包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天山西部等地,也是一个重要的蔬菜起源地。起源的蔬菜有豌豆、蚕豆、绿豆、芥菜、芫荽、胡萝卜、亚洲芜菁、四季萝卜、洋葱、大蒜、菠菜、罗勒、马齿苋和芝麻菜等。该中心还是独行菜、甜瓜和葫芦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第五个,近东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内陆、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斯坦山地。起源的蔬菜有甜瓜、胡萝卜、芫荽、阿纳托利亚甘蓝、莴苣、韭葱、马齿苋、蛇甜瓜和阿纳托利亚黄瓜等。该中心还是豌豆、芸薹、芥菜、芜菁、甜菜、洋葱、香芹菜、独行菜、胡卢巴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第六个,地中海中心。包括欧洲和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带,它与中国中心同为世界重要的蔬菜起源地。起源的蔬菜有芸薹、甘蓝、芜菁、黑芥、白芥、芝麻菜、甜菜、香芹菜、朝鲜蓟、冬油菜、马齿苋、韭葱、细香葱、莴苣、石刁柏、芹菜、菊苣、防风、婆罗门参、菊牛蒡、莳萝、食用大黄、酸模、茴香、洋茴香和(大粒)豌豆等。该中心还是(大型)洋葱、(大型)大蒜、独行菜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第七个,埃塞俄比亚中心。包括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起源的蔬菜有豇豆、豌豆、扁豆、西瓜、葫芦、芫荽、甜瓜、胡葱、独行菜和黄秋葵等。
第八个,中美洲中心。包括墨西哥南部和安的列斯群岛等。起源的蔬菜有菜豆、多花菜豆、刀豆、黑子南瓜、灰子南瓜、南瓜、佛手瓜、甘薯、大豆薯、竹芋、辣椒、树辣椒、番木瓜和樱桃番茄等。
第九个,南美洲中心。包括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起源的蔬菜有马铃薯、秘鲁番茄、树番茄、普通多心室番茄、笋瓜、浆果状辣椒、多毛辣椒、箭头芋、蕉芋等,该中心还是菜豆的次生起源中心。
第十个,智利中心。这一中心为普通马铃薯和智利草莓的起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