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 茄

番 茄

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大约在明代时传入中国,当时称番柿。因来自西方,形似柿,颜色红,故又称西红柿。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称之为狼桃。意大利人称之为金色苹果,法国人称之为绿色世界红宝石。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早在15世纪末,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番茄。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西红柿是什么滋味。

据考证,大约在2000年以前我国就有番茄,我国种植的番茄是从欧洲以及东南亚传入的,清代的《广群芳谱》(1708年)的果谱附录中就有“番柿”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有特殊味道,在当时多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我国栽培番茄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特大城市蔬菜的主栽品种。番茄除作蔬菜食用外,还可作鲜果食用。

番茄为茄科,在温带为一年生植物,在热带为多年生;喜阳光充足、空气较干燥环境。有蔓生和直立型两类,可露地和设施栽培,花果期在夏秋季。番茄为多汁浆果,品种极多,按果实形状有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尖圆形;按果实颜色有大红、粉红、橙红、黄色、棕色等。据考证,目前的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另外,现在市场上出现的颜色各异的樱桃番茄(包括普通番茄)也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或变异的杰作,不是转基因产品。

圣女果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已然成了樱桃番茄的代名词。其实“圣女”只是台湾农友种苗公司1994年通过常规育种育成的一个樱桃番茄品种而已。实质上,它也是樱桃番茄的一个品种。圣女果是樱桃番茄,但不是所有的樱桃番茄都是圣女果。圣女果为椭圆形红果,而樱桃番茄果形有球形、洋梨形等多种类型,果色也有红色、粉色、黄色、橙色、黑色及绿色等不同颜色,二者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1.营养成分

番茄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质0.8克,脂肪0.3克,热量15千卡,粗纤维0.4克,灰分0.4克,钙8毫克,磷24毫克,铁0.8毫克,胡萝卜素0.37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烟酸0.6毫克,维生素C 8毫克。番茄含有容易消化的果糖、葡萄糖,其果实内含有葡萄糖约3%,柠檬酸0.4%。番茄中以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为最多,它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很少(每100克番茄只含5克),所以是理想的低热量果品,有很好的减肥作用。番茄所含维生素C是苹果的2.5倍,烟酸的含量在果蔬中名列前茅。与其他蔬菜不同的是番茄含有很多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这些有机酸可使维生素C保持稳定。番茄含的维生素C氧化酶比其他蔬菜要少,所以即使烹调后,所含维生素C仍未被破坏。

番茄甘酸、微寒、无毒,入肝、脾、胃经。具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血压的功效。

番茄含有一种特殊成分番茄红素,一些水果如西瓜、柚、杏虽也含有,但含量很少。番茄红素具有帮助消化、利尿、解毒、降低血压的功效,适宜肾炎、高血压、牙龈出血、胃热口苦、发热烦渴、中暑等患者食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病人每天吃两个番茄,对身体大有益处。番茄红素还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消除人体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糖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阻止癌变过程,减少前列腺癌、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报道:多吃番茄可抗癌,甚至对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口腔癌、子宫癌也有预防作用。

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维生素C可有效地减少黑色素形成。番茄含有的谷胱甘肽也对预防老年斑、防腐和抗衰老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夏天,番茄是比防晒霜更好的防晒品。它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番茄颜色越深,所含的番茄红素越多,和油脂一起烹调可释放出更多的番茄红素。

番茄中的β胡萝卜素是高效抗毒的物质,有很强的抗癌作用。番茄独特的酸味,还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胃蠕动,排毒减肥。番茄多汁,可利尿,肾炎病人宜食用。经常发生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吃番茄有助改善症状。番茄中的胡萝卜素,可保护皮肤,促进骨骼钙化,防止小儿佝偻病、夜盲症和眼干燥症。

2.食用方法

番茄物美价廉,柔软多汁,甘酸适度,有特异香气,可作生食,冷菜或炒、炖和做汤,还可加工成果酱、番茄汁、罐头。生吃番茄除了口感好、水分足、比较解渴外,还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西红柿里的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叶酸、烟酸等,这些维生素在人体内都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

熟吃番茄能保证其中特有的番茄红素被人体吸收。因为高温破坏了番茄细胞的细胞壁,从而增加了番茄红素等抗氧化剂的释放。此外,番茄在烹调的过程中,常会用到花生油、色拉油等植物油,而这些油脂会帮助番茄将番茄红素等脂溶性抗氧化剂自然释放出来,充分发挥抗氧化作用。但用油烹饪西红柿油温不可过高,以免破坏番茄红素。

未成熟的青番茄不宜食用,因为青番茄不但不含番茄红素,反而还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在胃酸的作用下生成番茄次碱可引起中毒。另外,空腹时不宜食用番茄,因为番茄中含有大量可溶性收敛剂,如鞣酸及果胶等成分,与胃酸发生反应,凝聚成不溶解的块状物,可引起胃肠胀满、疼痛等不适症状。

传统以番茄为原料的菜有番茄炒鸡蛋、番茄炖牛肉、番茄蛋汤等。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均溶于油脂,所以炒番茄、做汤等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生食时这两种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则较低。如果为了摄取维生素C、钾和膳食纤维,则无论生熟食用均可。故生食番茄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维生素,而熟食则可更多地吸收番茄红素。

在这里重点介绍一道名菜罗宋汤的制作方法。制作罗宋汤用到的食材包括卷心菜、胡萝卜、土豆、西红柿、洋葱、西芹、牛肉250克和香肠(最好是红肠)。从这些配菜来看,这道菜是非常有营养的。卷心菜如果希望口感脆一点,那么就要在快起锅前放盐之前放入,这样卷心菜就不会疲塌,而保持脆爽的口感和芳香。另外,如果不喜欢吃很油的感觉,就尽量不要用牛肉汤直接炖,而是将牛肉汤用水稀释后再烹饪。

第一步,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准备一个汤锅,放大半锅水,将牛肉入冷水锅,开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用勺子去浮沫,焖制3小时。

第二步,将蔬菜一一洗净,土豆、胡萝卜、西红柿去皮,卷心菜切3厘米长菱形,土豆切滚刀块,胡萝卜切片,西红柿切小块,洋葱切丝,西芹切丁,红肠切片备用。

第三步,在牛肉汤烧至3小时后,取一口大的炒锅,锅烧热后放入油100克,奶油100克,油烧热后先放入土豆块,煸炒到外面熟了放入红肠,炒香了随后放入其他蔬菜,再放入番茄酱和番茄沙司(按汤的量估算尽量多放),放入精盐一勺旺火煸炒一两分钟后趁热全部放入汤里,汤继续小火熬制。

第四步,再将炒锅洗净,擦干,开小火把锅烤干后,把面粉放入锅内,反复炒至面粉发热,颜色微黄就趁热放入汤里,用只大汤勺搅匀。再熬制20分钟左右,根据个人口味放盐和糖调好口味放入胡椒粉即可食用。

在严寒的冬季,舀上一碗亲手做的罗宋汤,拿块全麦面包,蘸着吃最是美味了,这是罗宋汤的正宗吃法。

目前,很多市民都在抱怨,市场上的番茄越来越好看了,但就是没有以前的好吃了,有些番茄一点味道都没有,做罗宋汤、番茄炒蛋也没有味了,很怀念以前的番茄。这实际上是我国番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以上海为例,以前上海人吃的番茄基本上都是上海郊区或周边地区如嘉善、启东等地种植的,采用的品种是上海人喜爱的风味,虽然好吃,但不能全年生产。要保证市场全年供应,就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生产基地,如冬季在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夏季在东北、西北或者高山上生产。这些地方距离上海都比较远,在选择番茄品种的时候,往往要选择耐贮藏、硬度好的品种,另外采收时也没有完全成熟,这样到上海的番茄就没有以前的味道了。目前农业科研部门和生产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从品种改良和生产技术上不断完善,相信,市民不久就可以吃到像以前一样风味好的番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