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又名芋艿、芋头、土芝、里芋、香芋、毛芋,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呈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

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腋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性喜高温湿润,不耐旱,较耐阴,并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根系吸收力弱,整个生长期要求充足水分;对土壤适应性广,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强的黏质土为宜。种芋在13~15℃开始发芽,生长适温20℃以上,球茎在短日照条件下形成,发育最适温27~30℃。如遇低温干旱则生长不良,严重影响产量。芋耐运输贮藏,能使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并可作为外贸出口商品。

传说在古代,每年到了秋季就有吃芋头的习俗,相传是因为芋头生长出来有大有小,母子同窝有团圆欢聚的吉祥寓意。因其口感细软,黏嫩爽口,营养丰富,既是食料又是菜肴的原料,还被做成各种各样酥脆可口的零食,是人们喜爱的根茎类食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每年的五月,是吃芋头的最佳时间。

芋头也可作为类似蔓绿绒及万年青等观赏植物在家庭种植。芋头大约有100多种不同种类,有些为椭圆形类似甘薯,而其他大多为圆形,芋头与其他块茎植物比起来较少有奇怪的形状。芋头块茎部分呈深褐色,外皮是环状的且相当粗糙,上面还有毛。果肉有白色、米白色及紫灰色,有的还有粉红色或褐色的纹理。

芋头原产中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地方,埃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等热带地区也盛行栽种。相传明朝倭寇曾多次进犯,百姓深受其害,戚继光受命抗倭,中秋节这天,部队正欢度节日时突遭倭寇偷袭,被围困山上。由于粮草被断,只能挖野草充饥,因战士们挖到很多野芋,这些松软香甜的野芋挽救了众人的性命,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这种食物的名字。戚继光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将其称之为“遇难”。一天晚上,戚家军在饱餐“遇难”之后,如神兵从天而降,个个英勇杀敌,将倭寇全歼在睡梦里,取得了突围的胜利。此后,东南沿海一带百姓每逢中秋佳节就吃糖烧“遇难”,以此表示对戚继光的抗倭功绩,从而让世代铭记民族危难时刻先辈们英勇报国的不朽情怀。因“遇难”与“芋艿”谐音,故而世人就称之为芋艿。

1.营养成分

芋头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芋头含蛋白质2克左右。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芋头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皂角苷等多种成分,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还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

芋头性甘、辛、平,具有益胃、宽肠、通便散结、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等功效。对辅助治疗大便干结、甲状腺肿大、乳腺炎、虫咬蜂蜇、肠虫癖块、急性关节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芋头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滇南本草》中说:芋头“治中气不足,久服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芋头还可以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芋头中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因微量元素缺乏而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芋头的块茎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粮或制淀粉,自古人们视其为重要的粮食补助或救荒作物,我国的台湾省雅美人至今还以芋为主粮。芋头的全株为常用的猪饲料。

应该注意的是,芋头含淀粉非常丰富,多食会有滞气之弊,有痰、过敏性体质者、小儿食滞、胃纳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都应少食芋头,同时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芋头。

2.食用方法

芋头为细菜品种,煮、蒸、煨、烤、烧、炒、烩均可,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芋头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也可用芋头烧肉或将芋头切成丁,与玉米掺在一起煮粥。芋头也被称为秋补素食一宝。由于芋头的黏液中含有皂苷,能刺激皮肤发痒,因此生剥芋头皮时需小心,可以倒点醋在手中,搓一搓再削皮。不过如果手部有未愈的伤口,就不宜使用这个方法。削了皮的芋头碰上水再接触皮肤,会使人感到更痒,所以芋头不用先洗净再去皮,并保持手部的干燥,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皮肤感到发痒时,可在手上涂抹生姜或将手放在火上烘烤片刻或浸泡于醋水中即可止痒。

芋头含有较多的淀粉,一次吃得过多会导致腹胀。芋头含有难消化的淀粉质和草酸钙结晶体,然而草酸钙具有苦味且会使皮肤过敏,但经过烹煮后就会消失。在烹煮时芋头果肉会变成灰色或淡紫色。芋头的烹调方法类似马铃薯。芋头经过炖煮后会使汤变得更浓,且芋头容易吸收其他食材的汤汁而变得更美味。芋头切成片或块,加酱油先小炒一下,然后加水炖十几分钟,味道极其美味。另外,生芋有小毒,故食时必须煮透;生芋汁易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可用姜汁擦拭以解之。

下面介绍一道在《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记载的,以芋头为食材的健康菜肴——芋头粥。

取芋头50克,粳米50~100克,水500~800克。先将鲜芋头50克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粳米50~100克,加砂糖适量、加水500~800克,然后一起煮成稠粥。可每日食用2次,温热服食。具有补脾胃的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淋巴结肿大有一定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