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蔬菜田园梦

现代人的蔬菜田园梦

对自然、田园的喜爱源远流长。这种喜爱在心的最底层形成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就是田园情结。这种眷恋田园的情结将人的情感、智慧和理想纳入一片宁静平和的境界中去,让拥有共同传统文化熏染的人们一次次神往和感动。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用了很长时间完成了从乡村到城市这一逃离自然的过程,但是人们心中总有一种田园情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促使人们想离开拥挤、喧闹的城市居住环境,回归原始的精神家园。人类经历了逃离自然的过程后,希望能够进入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每个都市人都有一个田园梦,希望在城市里拥有一个带花园的房子,花园里种满各种果蔬,随吃随摘。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这个梦想似乎太奢侈。而且在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城市开辟大量土地来实现田园梦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于是虚拟空间的“开心农场”“QQ农场”等游戏曾一度风靡,人们在网络空间忙得不亦乐乎,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这种回归自然的情结促使城市居民工作之余开始从事以田园活动为主的休闲体验。

而蔬菜由于其生长特点、实用性和观赏性等成为田园休闲体验的首选。于是各种以蔬菜为主题的文化节、博览会,现代农业园区、阳台种菜、周末都市农夫等体验活动风靡全球,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1.蔬菜文化节

国内外的蔬菜艺术节不胜枚举,最有知名度的应该属于以南瓜为主题的万圣节。作为北美国家的传统节日,从1930年开始,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南瓜节,性质近乎农业展览会,是美国的六大节日之一。这一天,在各家各户团聚的家宴上、街市或店堂里,都摆着各式各样的南瓜甜饼,市场上各家商店全部换上南瓜橱窗装饰,门前都摆上成堆的南瓜应景,一片南瓜气象,好像置身于南瓜世界之中。但后来不知从何时开始,鬼的元素开始逐渐渗透,南瓜节就有点变味了,而且越演越烈,南瓜节就逐渐演变成鬼节了。这种演变为这个节日带来了刺激、搞笑、怪异和幽默。诸如此类和蔬菜有关的节日还有很多,如西班牙的番茄节始于1945年巴伦西亚地区布尼奥尔小镇,被称为番茄大战,让参与者放松压抑的心情,重回田园的美好。2002年,西班牙政府将布尼奥尔镇“番茄节”列入西班牙国家文化遗产。此外,还有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番茄节、意大利的黄瓜节、俄罗斯和智利的辣椒节等。

节日赋予蔬菜更多的内涵,也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和体验蔬菜的文化和休闲功能。而近些年国内也开始举办类似的蔬菜节,如上海田园南瓜节,内容包括体验种植南瓜、品尝特色南瓜菜肴、南瓜灯许愿、南瓜采摘等活动,受到市民的大力追捧;青浦的茭白节,也是融休闲、体验、文化和品尝等多功能于一身的节日,每天接待游客数千人。

与蔬菜节有异曲同工的还有诸多现代农业园。近几年来,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得到大力发展,成为了农业和旅游业的重点规划培育对象。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接受度与参与意愿较高,在周末、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到郊外观光、游玩已成为都市居民的一种时尚休闲方式。于是中国许多现代农业园区和游览景区纷纷引入蔬果花园,将各种蔬菜水果以园林形式布置于一园,满足都市游客的观赏、采摘、品尝等需求,也算是圆了都市人的田园梦。这些采摘、种植等参与体验项目,不仅为居民增加休闲放松的生态环境、提供新鲜健康的果品蔬菜,更使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农业,了解农业科普知识。蔬菜是有形的,体验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感觉是令人难忘的,是游客在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收获。而最为成功的例子当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被评为现代园艺科技与蔬菜文化的完美结合。自2000年举办以来,除了集中展示代表中国乃至世界蔬菜产业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外,还打响蔬菜的文化品牌,以独特的展览模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游人了解蔬菜文化,参与蔬菜产业的发展。

2.庭院蔬菜

除了参观现代农业园和博览会,很多都市白领还在郊区租地种菜,想更多地参与和体验田园生活。他们在郊区认领土地,平时由专人负责,周末则由白领自己体验、种植、管理、施肥、翻地和采摘,一批“周末菜农”应运而生。相比较“周末农夫”,最易实现、也最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还是阳台种菜。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观念也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转变,田园梦的追求,土地的缺少,于是方寸之地的阳台为现代人与自然提供了联系和接触的机会。目前,阳台种菜已成为都市人实现田园梦和休闲缓解压力的不二法宝,作为家庭园艺的一部分,阳台蔬菜率先出现于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解决城市的食品短缺,带头在白宫开辟“胜利庭园”种植蔬菜,从而带动了全国城市的家庭园艺发展。此后,各届第一夫人承接了这块100平方米菜园种植任务。现在这块菜园已成为培养小学生种植知识的场所,一年收获的50余种蔬菜供给白宫厨房使用。在英国,2008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和英国全国投资和储蓄协会共同发起了一场“自己种菜”的运动“伦敦食品先锋计划(Food up Front Scheme)”,运动主题是如何把阳台变成丰产的菜园,帮助没有任何农活经验的城市人学习如何种菜。王储查尔斯呼吁英国居民自己动手种菜。而德国现在除了有庭园的家庭种植蔬菜外,在柏林、杜塞尔多夫、波恩等城市,政府还将河边、路旁等空闲土地租赁给无庭园家庭,让他们通过种菜来净化空气,带领城市中长大的子女回归自然。经过长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如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吃的蔬菜有两三成靠自家阳台供给。

在我国,阳台蔬菜近年来才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兴起,但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淘宝上有197家店铺专门从事阳台种菜的设施、种子、化肥、设计等经营活动,一天的交易额超过200万元;2014年淘宝上有1500家店铺从事阳台蔬菜相关产品的销售。这些数字很好地说明市民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一掐能出水的生菜、盘在架子上的像小灯笼的南瓜、穿红戴绿尽显泼辣的朝天椒……美得像一幅田园画。除了提供新鲜安全的蔬果,阳台蔬菜还可满足市民观赏蔬菜生长的乐趣,调节室内微环境,最重要的是可让市民全程参与,全家老少皆可动手,给“菜园子”浇浇水、松松土、拔拔草、捉捉虫,从而愉悦身心,享受田园生活乐趣。

许多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阳台蔬菜,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国家大型公益性工程,如新加坡的城市农场,同时适合于酒店、休闲会所、写字楼、办公室等一些高档场所的装饰和环境的美化;有的利用社区发展模式,如日本的基于空巢老人的植物工厂,韩国的以家庭妇女为重点的厨房小菜园、小装置;而中国正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和民情的发展模式。当下,许多科研院所和推广部门也在积极摸索中,如北京大兴区作为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首次提出“社区蔬菜技术服务”,以社区来推动家庭阳台蔬菜的发展,并提出蔬菜文化价值与居民生活习惯相结合的社区蔬菜文化理念,使居民体验到农耕乐趣,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相比较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壮大的CSA(社区支持农业),中国式的CSA带着耕读文化的烙印在摸索中前进。

3.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职能治疗、代替医疗),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维护美化植物或盆栽和庭园,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与复健心灵。目前园艺疗法运用在一般疗育和复健医学方面,例如精神病院、教养机构、老人和儿童中心、勒戒中心、医疗院所或社区,这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韩国等国家已备受推崇。而蔬菜作为园艺的一部分,也兼具了“园艺疗法”的功能。不管是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的坐态活动,还是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眼睛,同时头、手、足都要协调运动,亦即它是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全身肌肉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之一。此外蔬菜的色、形对视觉,香味对嗅觉、味觉,蔬菜的花、茎、叶和果的质感(粗糙、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刺激作用。大量的观察及研究发现,体验劳动对神经症、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上述病人在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适当的劳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能起到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稳定情绪及消除失眠等痼疾的效果。阳台种菜是最易得到的滋养身心佳品,不仅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环境。

4.半隐半入

在现代这个喧嚣的时代,有部分都市人已经厌烦了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内心浮躁,渴望回归自然,寄情山水,做一个有诗意的智者,于是选择与山林为伍,于云海深处寻找内心的宁静,感受久违的田园意境。偏远山区、宁静山村、深山密林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房前屋后种植一些菜蔬,以供自足,但并不避世,继续做着爱做的事情,养活自己,偶尔还去采办一些生活必需品。就这样返璞归真半隐逸半入世地生活着,内心寂静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