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
蕨菜属凤尾蕨科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拳芽菜、龙头菜、如意菜、商山芝、长寿菜等,被誉为“山珍之王”。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山西及东北各省都有丰富的资源。蕨菜的茎干细长圆形,呈褐色;叶片三角形或广披针形;根茎粗壮,像竹鞭一样。根茎匍匐地下,蕨菜的地下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早春时于根茎上随处生叶。叶在初生未展时,上部卷曲,外被白色茸毛。长成之叶甚大,为三回羽状复叶,叶缘向里卷折,生孢子囊群,赤褐色。

蕨菜在地球上已生存了两亿多年,据史料记载,我国采食蕨菜之风始于西周,最早蕨是当祭品用的,食用蕨菜也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尔雅》曰:“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茁。”这里的茁,就是蕨类野菜。同时蕨也是《诗经》中多次出现的一种野菜,《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此外,历史上还有一对有名的吃蕨人。周文王、周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后,纣王手下的重臣伯夷、叔齐不肯归顺,耻食周粟,逃居首阳山,一直采食蕨菜度日,至此蕨菜被赋予了士大夫的精气神,身价陡增。
蕨菜之所以得名也是缘于卷曲,从“厥”字有“卷曲”意。《埤雅》说:“蕨,状如大雀拳足,又如人其足之蹶也,故谓之蕨。”《本草纲目》载:“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侧展宽如凤尾,高三四尺。茎嫩时无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肉煮甚美,姜醋伴食亦佳,荒年可救饥。根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洗澄,取粉名蕨粉,可蒸食。”陆玑的《诗疏》也说:“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
蕨菜也是历代诗人讴歌的题材,汉代商山四皓的《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这里提到的紫芝即蕨菜,明盛美茂的蕨菜,可以充饥。传说商山四皓经常食用商芝,老而益壮,都活到百岁以上。唐代储光羲的“腌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李白的“唯餐独山蕨”,杜甫的“不厌北山蕨”,孟郊则有“野策藤竹轻,山蔬蕨薇新”等描写蕨菜的诗篇。白居易也有《放鱼》诗:“晓日提竹篮,家童买春蔬。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意为篮子里两条鱼,一把芹菜,一把蕨菜,再沽上一瓶老酒,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可见,在唐朝蕨菜已经是人们常吃的蔬菜,且备受喜爱。宋代方岳《采蕨》:“野烧初肥紫玉圆,枯松瀑布煮春烟。偃王妙处原无骨,钩弋生来已作拳。早韭不甘同臭味,秋菁虽滑带腥涎。食经岂为儿曹设,弱脚寒中恐未然。”这首诗用“无骨”写出了蕨菜的嫩柄柔软,用钩弋美拳形容蕨菜新叶展开前缩作一团的状态。通过与早韭、秋菁的对比,烘托出蕨菜风味甜香,入口甘滑。宋人朱松在《蔬饭》诗中说:“蕨菜婴儿手,笋解箨龙蜕。”陆游也有不少提及蕨菜的诗,如“箭笋蕨芽甜如蜜”“晨殆美蕨薇”“笋蕨何防淡煮羹”“墙阴春荠老,笋蕨正登盘”,等等。一句“蕨芽珍嫩压春蔬”更是把蕨菜推到极致。他还说:“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没勿忘回;传夸真欲嫌荼苦,自笑何时得瓠肥。”杨诚斋也有“食蕨食臂莫食拳”之句。明罗永恭《捣蕨根》:“南村北村日卓午,万户喧嚣不停杵。初疑五丁驱金牛,又似催花挝羯鼓。”将村民捣蕨根的热闹场景描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而明人黄裳的《采蕨诗》则更加贴近当时生活实际,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辛:“皇天养民山有蕨,蕨根有粉民争掘,朝掘暮掘山欲崩,救死岂知筋力竭,明朝重担向溪浒,濯彼清冷去泥土,夫舂妇滤呼儿炊,饥腹虽充不胜苦……”元代刘仁本的《蕨萁行》则记录了荒年民饥,村民食蕨芽过多而死的悲催遭遇:“东山有蕨萁,南山有蕨萁。西山有蕨萁,北山有蕨萁。采采蕨萁,晨露未晞……采采蕨萁,可以疗饥。以簸以炊,为饧为饴。食少不下咽,食多伤人脾……”
有的地方,蕨菜成为爱情之草,男方约女方私奔,就用树叶包着蕨菜送给女方,其含义是爱得不行了,哪怕吃糠咽菜也要走;女方同意私奔,则加一支茅草叶送回。其中的含义是悄悄地逃,跟你到天涯海角。
蕨菜除野生外,也可人工栽培,但要选微酸性和中性土壤。种植蕨菜时,要选择根茎粗壮、无病虫害的种根。种植时间应根据不同气候和耕作习惯而定,一般分春种、秋种两个时期。且因蕨菜极易老化,因此采收时间和方法技术性强,一般在每年的4~6月份采收,幼嫩期仅7~10天。
1.营养成分
蕨菜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100克鲜品中含碳水化合物3.6克,蛋白质1.6克,脂肪0.4克,灰分0.4克,粗纤维1.3克,钾292毫克,钙24毫克,磷29毫克,铁6.7毫克,胡萝卜素1.68毫克,维生素C 35毫克,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以上氨基酸,蕨根中还含有丰富的野樱苷、蕨苷、延胡索酸、琥珀酸、生物碱胆碱、麦角固醇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是一般栽培蔬菜的几倍至十几倍。蕨根中淀粉含量为40%~50%,故名粉蕨或蕨粉,蕨粉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镁、锌、锗等微量元素。
蕨菜除作为蔬菜外,还是良好的药用植物,全株可以入药。蕨菜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利尿的功效,其茎可去烦热、利水道,又可驱虫、治蛇咬伤、安神、降压,其嫩叶适量食用有驱风湿、解热利尿、消肿安神、去油腻、助消化、补五脏、提神治癌之效,主治湿热腹泻或热泄,小便不利或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此外,蕨菜含有的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发热不退、疮疡、湿疹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的功效。
2.食用方法
有谚语云“食蕨食臂莫食拳”,蕨菜可食用的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及上半段较嫩的茎干,鲜嫩细软,余味悠长,而蕨菜的食用方法很多,新采食的蕨菜,先将嫩叶用开水烫漂,再在清水中浸泡一天,去掉苦涩味,然后拌、卤、爆、炒、烧、煨和焖,也可腌渍或制干菜。蕨菜因难于保鲜,市售者多为干腌品,干制时要稍加蒸煮,捞出晾晒或者烤干。但要注意,在晾晒或烤干过程中要连续揉搓几次,直至充分干燥才可贮藏。蕨根则可做粉条,粉皮食用,亦可酿酒。
用蕨菜烹制的名菜很多,现代菜谱中,蕨菜肉丝、木须蕨菜、海米蕨菜、干蕨菜肥鸭、脆皮蕨菜卷等都是不错的菜品,尤其是陕西商州的“商芝蒸肉”(也叫“商芝肉”),菜色红润,质地软嫩,肥而不腻,有浓郁的商芝香味。在盛产蕨菜的高原上,家家的餐桌上都有蕨菜的影子。将春天采摘的嫩蕨菜在开水中焯一会儿,捞出来放在簸箕或竹竿上晾晒,干后储藏收好;食用时,用水泡软,拌些葱姜辣椒,即鲜嫩如初。特别是腊月年根儿里宰了年猪,用肉与蕨菜炖或炒食,味道妙不可言。蕨菜炒肉成为高原河湟人春节招待客人的上等菜。
近年来,蕨菜由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属于森林蔬菜,无任何污染,极为洁净,蕨菜已成为一种绿色、保健、时尚的野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我国是蕨类野菜开发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产咸蕨菜一万吨以上,也是我国大宗出口蔬菜之一。日本是消费蕨菜最多的国家,日本人最爱蕨菜,日本的名菜鸡素烧,就是用蕨菜和松蕈调制的佳品,此外酱蕨菜也是日本常见食品。
蕨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脾胃虚寒者慎用。据报道称,长期低剂量食用蕨菜可能引发膀胱肿瘤和间歇性血尿症,因此常人也不宜多食。此外,蕨菜性寒,妇女月经期食用容易造成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且蕨菜不宜与花生、黄豆、毛豆等食物搭配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