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 豆
豇豆是豆科豇豆属豇豆种中能形成长形豆荚的栽培种,有长豇豆(上海)、豆角(华北)、菜豆(福建、台湾)、带豆、裙带豆、饭豆、腰豆和长豆等别名。食用的是肉质肥厚的嫩荚和干豆粒。原产非洲,豇豆野生种广泛分布在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直到现在,西非人把豇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
豇豆的根系较发达,但再生能力弱,有根瘤共生。茎蔓生、半蔓生或矮生。初生2枚真叶为单叶,对生。以后的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卵状菱形。复叶及小叶基部有托叶。总状花序,腋生,具长花序柄,长15~18厘米。花冠白、黄或淡紫色,每花序一般结荚2~4个。荚果长圆筒形,下垂成带状,长30~120厘米。皮色深绿、绿、绿白或紫红色。荚肥厚脆嫩,内含种子8~24粒。种子肾形,紫红、褐、白、黑色或黑白相间。
豇豆喜高温干燥气候,不耐低温。种子发芽始温12℃,适温25~28℃,植株生长及开花结果适温20~30℃,低于10℃即停止生长。在32~35℃高温下,植株仍能正常生长,但引起落花,不结荚。豇豆为短日性植物,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喜强光,光照弱时易落花。豇豆耐干旱,忌雨涝。但开花期如遇干旱,应及时适当灌水,以提高产量。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以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 6.2~7.0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豇豆的根瘤菌不发达,加之生育期长,所以较其他豆类蔬菜需肥多,对磷肥的要求也较高。

豇豆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北魏的《广雅》(张楫)。元代鲁明善著《农桑衣食摘要·三月篇》(1314年)中“种红豇豆、白豇豆”一节载:“谷雨前后六月收子。更种再生,八月又收子。”可见,在元代豇豆已有几个品种,且已进行分期播种、分期采收。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此豆红色居多,荚必双生,故有豇之名。”明代宋长石著《饮食书》载:“豇豆闽人谓之菜豆,此豆红色居多,必双生云。”《救荒本草》说:“豇豆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多种之,就地拖秧而生,亦延篱落。”清代吴伟业在《豇豆》中写有:“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鲵,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南山豆,几成桃李溪。”清代陈维崧《河传第二体·豆荚》:“陇上,晓营低唱。豆荚初娇,小姬一色绿裙腰。迢迢幂野桥。悲歌杨挥家居久。三杯后,惯种南山豆。豆花棚下月毵毵,溪南闲寻渔臾谈。”
豇豆也有着美好的寓意。苏轼《豇豆》中有“高山顶上一口洼,郎半洼来姐半洼,郎的半洼种豇豆,姐的半洼种西瓜,她不缠我我缠她。”豇豆成双成对地并生,缠着便是姻缘,便是永不分离。据说有的地方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总要带上一把豇豆,新娘子到男家,嫁妆里也有不少豇豆。“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鲵,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南山豆,几成桃李溪。”原来豇豆虽是寻常物品,却也如千千结的锦带,牵扯出无尽的爱意。清诗人魏燮说:“豇豆花开紫满篱”,夏日的早晨,豇豆花开了,尽情地享受着太阳出来前的清凉。豇豆花成对相向而开,像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淡紫色的花朵在晨曦中更显得明快轻巧,呈现着一种羞涩的美丽。豇豆好长好长,连绵地拉扯着,优雅地垂在藤上。民间传说:豇豆荚原来是单生的,有一年发生洪水,一位姑娘舍生忘死抢救豇豆种子,忽见一小伙子抱着一根木头被水冲来,奄奄一息,姑娘把小伙子救起,将豇豆咬烂,口对口喂他,使小伙子很快恢复了健康,此事感动了土地神,他亲自做媒,使姑娘和小伙子喜结良缘,并令豇豆成双成对地并生。
1.营养成分
豇豆嫩荚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经测定每100克嫩荚含有蛋白质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4.7克、粗纤维1.4克、钙53毫克、磷63毫克、铁1.0毫克、钾200毫克、钠43毫克、镁47毫克、胡萝卜素0.9毫克、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08毫克、烟酸1.0毫克、维生素C 19毫克等。干豆粒含水分13.4~15.5克、蛋白质24克、碳水化合物50.3~54.5克、纤维素3.8~4.7克,还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豇豆所含维生素B1能维持正常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功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可帮助消化,增进饮食。豇豆中所含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毒的作用。豇豆中的膳食纤维在蔬菜中也是较多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可促进肠蠕动,有通便、防止便秘的功效,可降低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尤其对于大鱼大肉吃得过多的现代人来说,豇豆是个很好的排毒食品。豇豆最重要的是能够补肾,李时珍曾称赞它能够“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所谓“营卫”就是中医所说的营卫二气,调整好了,可充分保证人的睡眠质量。
2.食用方法
生豇豆中含有两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血素和毒蛋白。食用生豇豆或未炒熟的豇豆容易引起中毒。当人们吃了生豇豆后,其毒素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感到腹部不适,重者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尤其是儿童。因此,一定要充分加热煮熟或炒熟,或急火加热10分钟以上,以保证豇豆熟透,有害物质才会分解变成无毒物质。
豇豆的嫩豆荚是夏秋的主要蔬菜之一。吃法很多。炒(可以炒肉丝、鸡丝、腰花、肝尖等)、烧(用稍微老一点的,做成酱烧豇豆、豇豆烧肉)、拌(嫩豆角用开水烫去豆腥味,切段,可以做成蒜泥豇豆、芥末豇豆;将豇豆洗净焯水后摊开晾凉,然后加入醋、蒜、少量糖、油,爱吃芝麻酱的,可先用凉开水或醋将芝麻酱解开,再和豇豆一起拌)、焖、蒸都可以加工成很不错的菜肴。在陕西、河南等地还有一种吃法,把豇豆加入少量的面粉或玉米面,和匀后上屉蒸,熟后蘸醋、蒜汁、辣椒油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豇豆还可以制成四川泡菜,切碎与肉末同炒,俗称酸豆角炒肉,喝粥时当咸菜,味道也不错。还可以腌渍、酱渍成咸豆角、酸豆角和酱豆角,加工成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