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 子

茄子是茄科茄属以浆果为产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多年生。别名茄伽,酪酥,落苏(古名),小菰,紫膨亨,昆仑瓜(《大业杂记》),草鳖甲(《养生主论》),酪酥(《五代贻子录》),矮瓜、吊菜子(《广州植物志》)。茄子起源于亚洲东南热带地区,古印度是它的最早驯化地。13世纪传入欧洲。中国栽培茄子的历史非常悠久,一般认为中国是茄子的第二故乡,在西南山区,包括金沙江河谷和西双版纳,仍有可食的野生茄子和多年生茄树。西汉《新论·正经第九》(横谭)记载:“犹人食皆用鱼肉菜茄,以为生熟异和,而复居美者也。”完全可以肯定西汉时候就有了茄子。从以昆仑命名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汉代从丝绸之路引进的。明代董其昌《咏紫茄》“何物昆仑种,曾经御苑题”;晋代的《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在江苏镇江已经有一个地方叫“茄子浦”。据《类篇》解释:“盖其地宜茄子,人多于此树艺,因以名浦。”北魏《齐民要术》(533~544年)中也载有种茄子的方法。《南史·蔡樽传》中有:“樽为吴兴太守,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隋代的《大业拾遗录》(杜保)中说:“四年(608年),改胡床为交床,改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清异录》说:“落苏本名茄子,隋炀帝缘饰为昆仑紫瓜。人间但名‘昆味’而已。”
也有的人以为茄子也有可能是从泰国和越南引入的。晋代稽含《南方草木状》中说:“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渐长枝干,乃成大树。每夏秋盛熟时,梯树采之。五年后,树老子稀,即伐去,别栽嫩者。”
茄子性喜高温湿润,生育适温为22~30℃,结果适温为20~30℃,低于15~17 ℃易落花,32 ℃以上结果不良。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但要求充足的光照。茄子是喜肥、耐肥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黏壤土为宜。
历史上有关茄子的诗篇也有很多。宋代郑清之《咏茄》:“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原来总一般。”宋代张舜民《茄子颂》:“身累百赘,颈附千疣。采之不勤,茹之颇柔。”清代朱彝尊《临江仙引·咏茄》:“陇上紫瓜好,黛痕浓抹,露实低悬。趁朝日,畦丁密酒冰泉。桑边,看长蒂剪,垒垒绽叶底光圆。筠篮满,饷白牛萧寺,赤马吴船。筵前,生疏蜀客,犀箸催下茫然。笑千庞万粟,许配芳鲜。蝉娟,爱轻墉染,香衫色,比似花妍。闲无事,写家蔬添个,小蝶新蝉。”清代叶申芗《踏莎行·茄》:“昆味称奇,落苏名俏,五茄久著珍蔬号。自从题做紫膨亨,食单品减知多少。作脯原佳,将糟亦妙,老饕所嗜从吾好。忆并自苋话清操,自惭肉食非同调。”民间传说,《笑林广记》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菜馆先生,东家一日三餐供他下饭的都是咸菜,而东家园中许多长得又肥又嫩的茄子,却从来不给他吃一次,天长日久,咸菜委实吃腻了,忍无可忍,终于题诗示意,曰:“东家茄子满园烂,不予先生供一餐。”不想从此以后,天天顿顿吃茄子,连咸菜的影子也不见了,这位先生到底吃怕了,却又有苦说不出,只好续诗告饶:“不料一茄茄到底,惹茄容易退茄难。”可见茄子虽长得好看,味道却是一般,故在烹调茄子的过程中,十分讲究工艺。
1.营养成分
茄子营养丰富,现代科学测定每100克茄子含有蛋白质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1克、钙22毫克、磷31毫克、铁0.4毫克、钾152毫克、钠8.3毫克、镁9.7毫克、锰1.78毫克、锌2.88毫克、钼0.097毫克、硼2.52毫克、铜1.28毫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烟酸0.5毫克,维生素C 3毫克和维生素E。此外,茄子中还含有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并且含有腺嘌呤、皂苷、花青素、花青素酶、咖啡酸和阿魏酸等。果皮含色素茄色苷、紫苏苷,以及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苷等。
茄子可以说全身都是宝,都可以入药。茄子性甘,主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茄蒂 (茄子的宿萼)主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口疮,牙痛。茄子叶主治血淋,血痢,肠风下血,痈肿,冻伤。紫茄子(或者茄子皮)富含维生素,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渗透性,增加细胞间的黏着力,防止微血管破裂,使小血管保持正常功能。每100克茄子中含维生素P达700毫克,是柑橘的10倍,杏子的15倍。维生素P能增强细胞黏着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保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护血管循环功能,防治色斑和皮肤干燥症,口腔炎等。在清代地方志(1876年)中载:“取其小者鲜捏之,经活水而入甜酱内,遂为菜品胜味。”
2.食用方法
生茄子中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素(又称茄碱)的毒素,故生吃茄子是会中毒的。在发芽的土豆中龙葵素也是比较多的,因此茄子和土豆均要做熟后才能食用。
茄子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样,炒、烧、煎、蒸、拌、炝皆可。比较传统的菜肴有:蒜泥拌茄子、酱爆茄子、烧茄子、油焖糖醋茄子、鱼香茄子、椒盐茄饼、油焖茄子等。地方名菜有,北京的炒茄丝、山西的酱爆茄子、湖南的怪味茄子、广东的鲳鱼煮茄、蟹肉烧茄子、四川的茄子海参、山东的鲇鱼炖茄子等。茄子还可以晒成茄子干,供冬天食用。也可以盐腌、糖渍。比较有名的磨茄就是很好的酱菜。茄子的吃法在古籍中记载比较多,如《中馈录》《遵生八笺》《广群芳谱》中的糖蒸茄子、糖醋茄子、酱茄子、蒜茄、芥末茄和《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的韭花茄子、《梦粱录》中的煎茄子。
红烧茄子是一道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佳肴,此菜是素菜中的精细者,鲜香适口,外酥里嫩,味美多汁,实为一大众食品。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记有烧茄子法:“缹茄子法:用子未成者,子成则不好也。以竹刀骨刀四破之,用铁则渝黑,汤蝶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苏弥好。香酱清,孽葱白,与茄子俱下。缹令熟,下椒姜末。”从记中可知其法之精细。后来的红烧茄子,还加适量白糖、盐、肉末,以调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