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简介
《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这本书是由(日)山中康裕著创作的,《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共有75章节
1
扉页
...
2
目录
...
3
中文版推荐序
孩子心灵,魅力无穷 山中康裕先生的《孩子的心灵》将有新的中文版,时隔八年,读者依然对该书充满期待和热情,可见其内涵与魅力。 这是以沙盘游戏(箱庭疗法)和表达性治...
4
中文版(新版)序言
作为《孩子的心灵》一书的作者,我遇到了非常难得且由衷感到高兴的事情。这本书的译者穆旭明先生告诉我,该书(原名《少年时期的心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与之前...
5
中文版(旧版)序言
能够在此为我的个人作品《孩子的心灵》写中文版序言,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喜悦。这本书在日本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了。然而,至今出版社每年都还在不断地增印。它受到了众多心...
6
前 言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这近十年来遇到了不少孩子。现在回想起来,通过这份心理治疗的工作,在与孩子们紧密交往的过程中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与其说是从书籍、论文等刊物中学...
7
第一章 从攻击性行为退化到制作道路的开始(咬犬道太八岁)
...
8
相遇的瞬间
说一个八岁男孩,名叫“咬犬道太”的故事吧。 回想起来,已经是近十年前一个晚秋发生的事情了。我当时接到某个前辈医师的委托,他说道:“今天早上有个来就诊的男孩,今后...
9
道太的生活史
与道太如此意外的相遇,说实话,令我有点难以应付。不过,也正是那样的相遇,首次面谈便非常自然地展开了。我立即判断道太可以采取游戏疗法[1]治疗。我们俩好好地玩了一...
10
制作道路的开始
第二天,我的“治疗”开始了。虽说是治疗,并不是打针,连服用的药物也尽量控制到最小剂量。治疗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刚才提到的“治疗室”内度过,只是让道太玩耍各种玩偶而已...
11
违抗“禁止”
这一次治疗,道太在沙盘作品中也花了不少时间。他制作了一个可以随处放养动物的“自然公园”。朝着公园紧闭的大门走去的一头大象和一只横跨在沙盘框架上的狮子,令我印象深...
12
“零的世界”
初诊以来大约过了一个月。那是第八次就诊,道太咬东西的行为几乎消失。母亲说,“这段时期,孩子的反抗行为变得多起来”。 从沙盘作品来看,道太把“名古屋车站”做得认真...
13
全新展开
第十次治疗。恰好过了新年,计划中的治疗又重新开始。我向道太的母亲提议,从下次治疗开始让道太一个人来医院。那当然是孩子本人的想法。他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母...
14
痛斥大喝
治疗过程中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那是第十一次治疗。我边素描着道太的沙盘作品,边在记录病理卡。突然,一个玩偶猛烈地打到了我的脸部,连眼镜都掉在了地板上。当理解了道...
15
对“症状”含义的疑问
听了“咬犬道太”的故事,各位读者有什么感想呢?或许认为他是一个有趣的孩子,也可能感到他很聪明。现在回想起来,道太因“咬东西”被带到医院就诊,正像班主任评语中所写...
16
自由与限制
希望各位读者不要误会,我在此所列举的成功个案,并不是吹嘘本人与他人有如何不同,想强调自己是一位何等“出色的医师”。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医师,并没有什么特别。我平时...
17
箱庭疗法
“箱庭疗法”是英国玛格里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女士为更好地理解儿童内心世界而开创的一种技法。师从洛温菲尔德女士,随后接受瑞士精神...
18
第二章 缄默的出入口(无嘴太郎七岁)
...
19
三年半的沉默
说一个名叫“无嘴太郎”的七岁男孩的故事吧。太郎当然有嘴,只是闭口不开。不过他也并不是完全不说话。他在家极其自然。可是一旦走出家门,他就变得什么话也不说了。 在幼...
20
死与再生的仪式
治疗第二周。太郎在约好的时间内准时来到了医院。他立刻跑到沙盘边,开始制作起沙盘作品来。首先,他拿出熟悉的大象玩偶摆放在沙盘中央略微朝上的位置。在与大象姿势相反的...
21
绘画在诉说
这次治疗,面对沙盘的太郎似乎完全没有兴趣,只是呆板地站在那里。我判断暂时停止沙盘制作。那天,我们俩只是随便玩了一会儿套圈游戏而已。太郎回家前,我顺便给了他两三张...
22
“关键体验”的记号
这一次治疗太郎又带来了几张绘画作品。无论哪一张,都画着怪兽战斗的场面,而且每张作品都有一个难以称呼的名字。以我看来,这些都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场面。 由于我的原因,...
23
破壳而出的前兆
从这次治疗开始,我决定让太郎恢复制作沙盘作品。那是看到上一次的绘画作品《大船》后得出的判断。我也察觉出太郎似乎有了充分的准备。恰好预料之中,他高兴地制作起沙盘作...
24
“我开口了!”
没想到在这一次治疗中,太郎终于找出所有的轨道模型,成功地制作出圆形的模样。而且他在轨道上摆放了新干线,让从沙盘中爬出的蛇爬在上面。那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
25
绘画作品《出航》
最后一次治疗。太郎制作了与首次作品相同的《森林》。但是,这明显与上次作品有所不同。棵棵树木间生长着茂密的花草。有条大蛇顺利地在一棵高耸的杉树上爬。当它爬到树顶后...
26
优秀的教师们
在与太郎治疗的过程中,最令人高兴的是那位女班主任的处事方式。听从校长嘱咐负责带领一年级的她,对一学期中闭口不开的太郎引起了注意。那位教师也是动足了脑筋,试想了各...
27
关于“语言”
太郎的个案在精神医学领域称为“场面缄默症”或者“选择缄默症”。社会上有人似乎把这种症状误解为“语言丧失症”或“自闭症”。所谓“语言丧失症”是指由于遇上交通事故等...
28
缄默的背后
在治疗缄默症儿童的过程中,常常让我认识到,大部分患者儿童都经历过在幼儿期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被大人制止的体验,比如“无嘴太郎”。也许太郎只是由于偶然发生的事件患上...
29
献给不爱说话的孩子的母亲
说起自闭症,大致出现在刚出生未满月的婴儿到三岁左右的年龄段。与“少年期”的年龄段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是自闭症儿童的母亲也好,还是家中有不愿意开口说话孩子的母亲也...
30
第三章 从一个颠倒的国家回来(小红帽庭子八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