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家庭的陷阱

知识型家庭的陷阱

在小红帽庭子的家庭中,每位成员都各自存在不同的问题。然而,其中有一个可以视为“知识型家庭的陷阱”。

在庭子的沙盘作品里展现出的意象中,我强调了“专心致志阅读的父亲与心醉音乐的母亲”的父母形象。即使孩子们在拼命“寻找宝物”——我认为他们是在寻找心中最为宝贵的东西——而父母却始终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

当然在记述沙盘作品时我也曾经提到,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并不是那种模样。这里描述的都只是小红帽庭子内心“意象中的父母形象”。对女孩而言,父母如何存在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顺便插说几句。在精神疗法中,患者往往容易把父母说成是“坏人”。比如,被我叫作白鸟绘美的一个十五岁女孩,她因为患有青春期特有的体臭恐惧症而烦恼焦虑。当与绘美首次见面时,她便如此描述起自己的母亲。

“一回想起小时候,就记得妈妈经常骂我,硬拉我的头发,还打我。她完全不像母亲的样子。她嘴上说很担心我,其实根本就不理解我的想法。人都一样,只会做些表面功夫而已。”

白鸟绘美露出了可怕的神情、用粗暴的语气描述着自己的母亲。如果只是听她的形容,一定认为她的母亲似恶魔般的可怕。但是,我实际与她的母亲见面后,印象完全与她的描述不同。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稳重自如的母亲,也是一位时代感超强、性格开朗的美女。她完全不像绘美所描述的那般冷酷无情。但是比起教育子女,她确实似乎对工作及其他外交型的工作更感兴趣。绘美的母亲的个人情绪未分化,是一位既理性又聪明的人。在绘美幼小时期,母亲把她交给外祖母照料而个人外出工作,所以在绘美的心中“体验”了上述的经历。

绘美的治疗如期实施。当她克服急躁的情绪后曾经说道:“以前我认为‘母亲’两个字只是一个人的名字。不过现在了解了母亲,也能够理解她的心情了。”

当个人内心状态发生变化时,对于同一个人物的印象,给予对方的评价也会随之改变。这在心理治疗中经常可以遇到。个人内在情绪的变化而致使改变对对方的认识及评价,用精神分析的概念解释,叫作“投射”。白鸟绘美和庭子应该也可以考虑是类似的情况。她们内心的父母形象与现实中的实体是完全不能同等看待的。

有点儿偏离主题了。在此更想探讨以下的问题,即庭子内心的父母形象。简单地说,就是有关知识型家庭的问题。

庭子父亲毕业于有名的T大学法学系,随后立即进入中央政府机关工作,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据说是由于个人的思想问题被降职而毅然决定报考医学系,最终成为一名小儿科医师。可以说,庭子的父亲是以治疗他人孩子的形式解决了个人经历的“挫折创伤”。他对工作热心认真,相反,他却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照顾。

庭子的母亲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海外生活,后来与知识型的丈夫结识。她不仅精通外语,也曾经积极投身于事业。能够想象作为女性的她,内心深处的阿尼姆(女性内心的男性形象)冲突,以及陆续出生的孩子以至无法成为称职的母亲而处于分裂的状态。可以说,庭子的母亲也没有与孩子在感情上建立好稳定的关系。

最终,对上述未能得到处理的问题敢于挑战的则是庭子。当然,那是无意识中的挑战。庭子出现神经性的“症状”是头痛(真正的头痛),随后出现不去上学的现象(应该说这是知识型家庭的要害),于是庭子本人及家人在烦恼痛苦之中开始着手处理问题。

我们在此考虑一下知识型家庭存在的问题。现代日本社会,过于期待“教育”而且偏重知识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那也是许多一般家庭所面临的问题。

我并不是说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会给家庭带来如何的病因。不过,从事知识型职业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伴随着情绪失衡。知识型家庭中的孩子持有的父母形象也容易扭曲变形。

一般认为,在教师及学者之类的家庭中出现的所谓问题儿童,他们对于父母在职业中“扮演的角色”带来的父母身影与现实生活中的父母的人格之间很难产生规律性的联系。举例来说,一位在外被众人尊称老师的父亲,当孩子在家里看见父亲的“影子”(黑暗面)后,他会产生“人也不过是那么回事”“社会上的大人都虚情假意”的念头。因而,那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歪曲本质的父母形象。

与此同时,父母也比较重视对孩子各种知识的培养。可是往往对于孩子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例如关心照顾弱者、积极与周围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事项,却容易被忽略。

据我个人推测,部分的知识型父母本人也是在文化程度上得到评价后确立了个人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不少人在知识方面极其优秀,可是在感情控制等情绪调节方面却极为欠缺,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换句话说,他们在孩提时代聪明能干得到大人的赞扬,而他们在社会性方面的成长却没有被得到重视。因此有许多人相当任性,在感情控制方面也有未成熟的表现。

当为人父母时,在那种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心中也自然只能够塑造出扭曲的父母形象。知识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存在那样的问题。

其实并不局限于“知识”的这一层面,经济富裕、具有社会地位的家庭或者母亲是所谓“美丽温柔,高干子女”的家庭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通常,容易将社会地位与个人视为一体,而对于相貌出众的人,大家则会忽视其个人待人处事的能力。这些都是问题发生的原因。话题偏离太远了,暂且先说这些。

说说庭子“不去上学”的症状。在知识型家庭中,极其容易以知识面、知识量来衡量评定个人存在的价值。庭子智商高、学习成绩好,是无可挑剔的好孩子。可是尽管如此,她还是两年没有去学校上学。孩子“拒绝上学”可以说正巧攻击到父母的要害。因为对庭子的父母来说“学校”是最为重要的场所,也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地方。

庭子不去学校上学是父母最难以接受的事实。他们无法想象今后女儿如何面临各种更为重要的事情。确立稳定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独立自主的前提。作为父母,有必要重新考虑放弃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