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的沉默

三年半的沉默

说一个名叫“无嘴太郎”的七岁男孩的故事吧。太郎当然有嘴,只是闭口不开。不过他也并不是完全不说话。他在家极其自然。可是一旦走出家门,他就变得什么话也不说了。

幼儿园的两年和进入小学后的一年半,一共三年半的时间里,太郎是一个走出家门绝不开口的男孩。在家能够和父母随意聊天,因此太郎的行为也没有引起家人的特别注意。最早提出让太郎到医院来就诊的,是学校班主任

听了太郎的病历,我立即判断是“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sm)”。那种症状如果运用一般的药物治疗,显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决定给太郎实施箱庭疗法。为什么采用那种技法呢?箱庭疗法是一种非语言的心理疗法,可以通过沙盘作品与患者进行“交流”。我们的太郎不说话,就连脸上都没有丝毫的表情。然而,面对沙盘的他却似乎安心自如。虽然一声不响,动作笨拙,但是对于整个沙盘制作过程,太郎显得十分热心。

最初的作品是《森林》。在棵棵树木的间隔中,牛、马、鹿、熊、长颈鹿等动物都摆放了两个。只有一头大象背朝着其他动物,孤立地站在一边,令我印象深刻。可以察觉到太郎必定是把自己的形象寄托于了大象。因为大象不爱开口,在沙盘中也是远离伙伴,高高耸立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