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亲做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为母亲做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通过庭子的个案,我们也可从中看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为母亲做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作用。
通常,心理治疗进入深层阶段,患者中有不少人会出现言行举止退行(退回到婴儿状态)的现象或者出现令人恐惧的凶暴状态。那时如果家人无法清楚地接受与理解,事情就很有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首先治疗师事先必须意识到危险性,并且一旦情况发生后,做到主动保护患者。其次,患者母亲在负责配合治疗的同时,对她们的支持也是治疗师必不可少的课题。
治疗师既要负责患者又要担当母亲的心理咨询师,那样不仅十分困难,而且往往会造成治疗过程的混乱。
中井久夫曾经说道,“儿童就是把所有大人都看作同谋者的一个群体。”儿童患者的治疗师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他们的“伙伴”,从而得到他们的信赖,最主要取决于治疗师是否能够保守儿童对父母所隐藏的“秘密”。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如果那样,一个治疗师同时负责母子双方的治疗就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往往采取双方同时治疗的方式。即为孩子治疗的同时,也请专业咨询师给母亲做心理咨询。
庭子的沙盘作品就如实地呈现出上述的状况。对于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的我,庭子持有了两面怪兽的印象。她让时光机器发生故障而造成混乱。当本人察觉到暗示后则立即委托K医师负责担任母亲的心理咨询师。
那么,负责为母亲做心理咨询的医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并非指责母亲,批判“一切都是母亲加害于孩子的结果”等的教育态度。治疗师不能摆出指导者的样子去指示母亲,必须理解“母亲也是与孩子同样烦恼的牺牲者”,也应该察觉到母亲受伤的自尊心与内心强烈的不安及罪恶感,必须以爱与温柔的态度去关心她。
尽管如此,治疗师也并不是过度的同情或者点头附和。治疗师必须为母亲提供安心闲聊的环境。同时,治疗师本身保持悠闲安定的心理状态也极其重要。
另外,治疗师在安慰母亲时说“您一直太辛苦了”,或者直接接受她的个人情绪,说“是啊,的确如此”(土居健郎[1]的用语),通常,母亲掉下的泪水会成为她个人今后的生活方式或者面对孩子时产生微妙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事先了解这些知识,十分重要。
最了解孩子的是母亲。今后继续照顾孩子的也是母亲。让母亲能够从个人的经历中得到自信与领悟,心理咨询是一种手段。为了达到那个目标,最重要的是仔细倾听母亲的话语。夫妻间缺乏聆听对方的倾诉或者双方交流甚少致使儿童因父母关系“不稳定”出现神经症的案例也不少见。因此,如果从那些角度考虑,倾听则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本人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念头,即如果自己能够成为德国儿童文学作家麦克安迪作品中描述的主人公“毛毛”那样就好了。她不插嘴,不给对方任何的指示,只是一个劲儿地用心倾听对方的诉说。那样也能够解决大半的问题。
常说母子双方同时被治疗好,但是实际也并非完全如此。当两位治疗师互相联络不够充分时,反而会造成治疗过程的不协调,以至混乱不堪。如果那样的话,也许依然是一个治疗师同时负责母子两人为好。当然,我们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治疗的方法。但是,治疗的重心必须放在儿童身上。一旦儿童的态度举止稍有改变,父母也必定会不同程度的跟随变化。关于这一点,我想在其他章节的案例中也可以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