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危机

青春期的危机

阅读了本章中的个案,必定有读者会意识到它与其他章节(除第四章外)有所不同。首先,是患者年龄差异而带来的不同。至此为止的儿童患者都是七岁至十一岁的学生。然而,我们的诚君却是一个中学生。在与他的交流中,出现了生长发育带来的微妙变化。虽然笼统地说他是少年,不过到了诚君的年龄,也就到了通常所说的“前青春期”“青春期”阶段,即使只有两三年的年龄差异,实际上也内涵了许多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显著差异。

处于“前青春期”“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出现了朦胧的性意识,对性产生了憧憬。当然,他们也必定会有逆向的心理,即对性的禁欲。孩子伴随快速地生长发育,渐渐偷看起成人的世界。理性的成长带来了哲学性的思维,对探索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意识到与周围朋友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可能对孤独产生向往。孩子体验着从未体验过的特有的经历。他们的人格渐渐变得复杂,个人世界也在不断地扩大。因此,至此以父母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立即区分为外部与内部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持有现实客观视点的同时,也有来自抽象内涵立场的思考。他们会指责长久以来严格管束自己的父母,也渐渐远离父母。

经历上述各层面的众多变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在精神或者肢体上都将出现不稳定的状态,开始面临“青春期危机”。回到我们的个案。诚君生活在一个没有母亲的家庭。虽然粗略一看似乎也并不是非常恶劣的环境。但是,往往里面包含着非常“荒唐”的危机。

最早引入“青春期危机”概念的是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Kretschmer)。据克瑞奇米尔所述,青春期肢体的发育,特别是体内荷尔蒙的大量分泌,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此外,根据以医学角度为人类学奠基的德国科学家冯·瓦尔茨赛克(Von Weizsacker)所述,个体与环境之间联系密切,具有一贯性和持续性,当这种联系中断了,个体内心就会变得不安定。在精神医学领域,通常临床上称为“青春期危机”的现象是指在个人的感情层面上对某个经历严重丧失了平衡状态,显示出极端的异常反应,或是出现各种神经症症状的现象。无论是谁,经历过青春期的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体验过“青春期危机”。因此,通常也把那个阶段看作是“疾风怒浪”的时期。

我们的诚君,五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可以想象,从那以后他的感情生活就到了非忍耐不可的地步。从精神分析的观点解释,即男孩在肛门期没有形成稳定的情绪,积压过多的愤怒与自虐,最终导致了影响肢体的结果。时常腹痛、排便时疼痛给诚君带来了极大的烦恼。所有的症状也犹如肢体在诉说。

诚君当初必定从心底爆发出一种狠狠地想破坏东西的冲动。然而,也正是幼儿时期形成的强硬的防卫盔甲将强烈的冲动紧紧地锁住而始终不放。

与诚君相反,也有过分的娇生惯养,不注意精神上的自我成长而只是注重肢体发育的个案。某个受到溺爱的少年将所有的能量都喷向外界(诚君的能量是影响了他个人的肢体)。那样,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则是儿童的母亲,即“家庭暴力”。母亲变成殴打攻击的对象。严重的暴力不仅限于母亲身上两三处的受伤,甚至会达到伤痕累累的地步。

孩子的攻击即使不会达到某种强烈的程度,也可能会出现摧残周围物品或者欺负动物之类的举动。可以考虑那些举动都是他们为了脱离“青春期危机”而拼死战斗的结果。曾经一时的学生运动,也是年轻人早熟的理性带来的思想上的前卫与内心未分化的、强烈的能量所爆发出来的产物。在日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学生运动,最终导致了年轻人体力衰弱、缺乏魄力、对周围事物毫无兴趣的结局。如今,这些现象在年龄仅差三四岁的青春期孩子中也时有出现。可以说,如今的社会已经逐步踏入了从“家庭暴力”转变成更为严重深刻的“自我闭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