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译后记
在游玩中探视孩子的心灵
山中康裕先生执笔的《孩子的心灵》一书,在日本的临床心理学界被视为“经典名著”,是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儿童心理工作人员的必读之物。不仅如此,正如作者本人在序言中所述,此书每年都在增印,拥有了大量的读者,也是一本畅销书。如今在中国,本书再版发行,也同样受到了中国读者的青睐,作为译者,我由衷感到欣慰。
说到心理治疗,我们通常认为治疗师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耐心聆听的方式和来访者展开工作。但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遇到内心压抑而痛苦不堪,或者有语言功能障碍而不善表达的孩子时,如果能够运用表达性心理治疗的各种技法,通过游玩的方式展开工作,治疗过程往往会比语言交流容易有进展。
此时,孩子们尽兴玩耍,不需要任何语言。当治疗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内心表达的空间,默默地守望他们时,一个沙盘、一幅绘画作品,有时会远远胜过苍白无力的语言,它们神秘如实地反映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当然,如何理解来访者的作品,需要治疗师扎实的专业功底。
此外,理论固然重要,但是理论也只是假设。因为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即便他是一个孩子。本书详细记载的每一个个案,正是“在游玩中探视孩子心灵”的最佳实例。
书中提到的诸多表达性心理治疗的方法(例如箱庭疗法、风景构成法、树木人格测试等)在日本统称为“表现疗法”。山中康裕先生是“表现疗法”的倡导者,也是此领域的领军人物。
作为中国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外方主席,山中先生多次受邀来到中国。回忆往昔,在每一届大会上,他的周围始终聚集着众多的年轻学子,受到大家的敬仰。今年,在即将召开的第六届大会上,山中先生将进行题为“我的表现疗法五十年之路”的主题报告,其风趣幽默的表达必定会极其到位地阐述各种事物的本质,相信会迎来在场所有代表的热烈掌声。
结束了漫长的留学生活,我回到了故乡上海。山中老师是我的人生导师。在日本生活的十多年,我受到老师的教诲熏陶,难以用语言表达感恩之情。如今的我,在学校教育现场,积极介绍老师的学术理念,实践推广其独创的各种表现疗法的技法,这或许是对山中老师最好的回报。今后,我也会翻译出版老师的其他著作,满足国内读者的需求。
最后,我想感谢给予我极大支持的父母及身边的众多朋友。
穆旭明
2017年6月28日
《催眠天书1》
《催眠天书2》
《NLP圣经:美国NLP学院专业教程》
《女性的力量》
《精神分析:开放性对话》
《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
《客体关系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