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疑病症的便秘

作为疑病症的便秘

请允许我在此粗鲁地提及有关粪尿的话题。美人也好圣人也罢,只要是人,放屁拉屎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并非生活在完美至上的世界中。日常生活中往往许多事物的本质与粪尿有密切的联系。例如,下手粪、自弃粪、粪真面目、粪度胸等[1]。此外,用排泄粪便的器官比喻形容的常用语也不少。比如,屁股沉重、擦屁股等。

关于粪尿,已经说了不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十四岁少年,体内粪便积压过多,被我取名叫“塞得过满诚”的故事。

某一年夏天,诚君由某个先辈医师的介绍来到医院治疗。据他个人所述,出现“便秘和排便时疼痛、腹痛、头痛”的症状。也就是由于体内积压过多的大便而导致全身疼痛,甚至达到动弹不能的地步。有读者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便秘、腹疼”会去精神科治疗?那是精神科治疗的范围吗?当然,通常患者并不是起先就由于那些症状而直奔我们这里来。即使来到精神科,我们也未必会立即判断那是精神科的治疗范围。为了找出病因,患者需要接受内外科的各种检查,即“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但是,无论通过何种检查,患者中都会出现并非具有“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的异常症状,而他们个人却非常痛苦。通常,我们把那些症状称作“疑病症”或者“心气病”[2]

所谓“疑病症”是指由心理问题直接实质性地影响到肢体各部位的症状,比如“胃溃疡”“本能性高血压”等。而“心气病”也同样起源于心理问题,类似于“疑病症”。但不同的是,“心气病”患者身体的实际无异常,但患者本人感到浑身疼痛,似乎伴有异物。那是一种神经症的状态。不过,虽然那么说,我们也应该把“心气病”与通常的“假病、装病”区分开。这与通常的“心理作用”有所不同。“心理作用”是指实际身体各部位不疼痛而患者本人却从心理上感到疼痛的意思。考虑何谓“心气病”,“心理作用”确实说到了它的核心。但是“心气病”患者确实感到肢体疼痛,存在异物。因此,对于同一个概念,通常的理解与患者的实际状态略有差异。

回到诚君的话题。我们的“塞得过满诚”,就是患上了“疑病症”或“心气病”。

诚君起先并没有直接来精神科治疗。自从中学一年级第三学期[3]出现上述症状以来,他跑遍多家医院,也接受过各种不同的治疗。有时会被医师诊断为虫垂炎,安排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东跑西转的结果,诚君的“便秘、腹痛”不但没有得到治疗,相反却时常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便秘也愈加厉害。诚君说,即使偶尔排便也会“排便时疼痛”。处于那种状态,男孩悲观不已。据说他曾经服用大量安眠药,也有过企图自杀的行为。

有一段时期,诚君重整旗鼓,努力参加学校柔道体操部的各种活动。不过,他的“症状”依然没有得到好转。东跑西转走访了多家医院,令诚君个人精疲力竭,于是产生轻生的念头。那段期间,他恰好遇到一位在外科就诊的精神科医师。那位医师判断,与其说诚君的症状是外科的治疗范围,还不如说是精神科的症状。就这样,诚君被介绍到我这里来了。


[1] 日语常用表达方式。笨拙不堪(下手粪)、自暴自弃(自弃粪)、一本正经(粪真面目)、傻大胆(粪度胸)的意思。——译注

[2] 也称神经衰弱。——译注

[3] 日本学校的第三学期是过了元旦假期开始上课,直至三月底学年放假的那段期间。——译注